
5类黑茶
7类黑茶主要分类为:
- 3个边销茶:1个历史最远,1个产量最高,1个金花一现。
- 1个万里茶道。
- 1个 茶船古道,侨销茶。
- 1个道姑发明。
- 1个发酵时间最长。
1,四川雅安藏茶(边茶),干坯渥堆。
- 新工艺密封罐发酵6天发酵,微生物不参与发酵,口感、品质等都比如传统工艺
- 传统工艺敞开发酵30发酵
- 原料要求:黑毛茶或者绿毛茶再渥堆
- 拼配是关键,不同年份,不同部位叶、梗,不同采摘季节
- 紧压藏茶、散藏茶、袋泡藏茶
- 紧压和散茶都分为3等:毛尖、芽系、金玉
- 袋泡茶不分等级
- 最开始出现黑茶的地区,毫无疑问应在四川。雅安藏茶
- 唐代时就有了茶马古道,所谓茶马古道其实就是茶马互市的产物。
- 而到了宋朝,川茶已经成为当时的官茶,并有了“茶引”制度,即上面印有茶叶数量以及贩卖地点等内容。成立了茶马司,掌以川茶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换马匹。
- 由茶商认领缴纳税款后到茶农购茶,然后运销到指定区域的制度。
- 明清,都有茶马司。
- 到了明代,川茶因销场不同,有了边茶、腹茶之分。
- 边茶顾名思义,就是边销茶,而腹茶则是销往中原地区的。
- 清朝就是土司管理,以及后面的改土归流,全国统一调配。
《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
2,湖南安化黑茶,发酵10几个小时, 潮湿坯渥堆。
- 黑毛茶制作: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4级,9等。特级不分等,1级包含1-3等,2级包含4-6等,3级包含7-9等。
- 三尖(湘尖):天尖,贡尖,生尖(传统),黑毛茶,进一步加工后就是三尖。经筛分整理、半成品拼堆、汽蒸、压制成型、凉置干燥等工艺加工生产的黑茶。
- 一花卷:安化千两茶系列(传统),2个月的日晒野露,缓慢干燥。
- 生三砖:花砖、黑砖、茯砖(建国后、建成最大的茯砖茶厂)。
- 千两茶,以3级黑毛茶为原料。
- 花砖、黑砖,分2个等级。以1-2级黑毛茶的为一个等级,以3级黑毛茶的为一个等级。
- 茯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分别分为3个等级。其中茯砖:用黑毛茶,再渥堆使其有发花的条件,蒸茶,压制定型,发花,包装入库。
- 历史悠久,秦汉时期的渠江薄片,马王堆出土的汉墓中就有这个茶。安华黑茶最早的形式。安化黑茶最早记载于文字是唐代的856年,《膳夫经》记载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入长安。
- “黑茶”二字,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黑茶起源)。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 这里讲的就是安化黑茶,也是安华黑茶最早定位官茶的时间。《甘肃通治》,记载。
- 在明朝之前,边销的黑茶还是只有雅安边茶为主。安化黑茶
- 而在十五世纪末,安化桥口仿照四川黑茶的堆积变色制法,加以改进形成自己特色的黑茶。
- 考虑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宜,亦利番也。”户部给出了折衷方案,以汉茶为主,湖茶佐之,各商中引,必先汉、川毕,乃给湖南;如汉引不足,则给以湖引。自此湖南黑茶获得官方认证的身份。
- 建国后,安华茶厂先成了黑砖茶,后来再技术引进 泾阳茯茶的发花技术,生产茯砖茶,而且分别建立了益阳茶厂和临湘茶厂,从此湖南成为中国最大的茯茶加工中心。每年国家有30万吨黑茶战略储备的要求, 湘益茶厂生产了8万吨,是最大的。也需要拼配。
湖南黑茶成品有“三尖”、“四砖”、“花卷“系列与之称。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的生产历史最为悠久,品种最为齐全,“四砖”即:黑砖、花砖、青砖和茯砖。“三尖”指湘尖一号、湘尖二号、湘尖三号即“天尖”、“贡尖”、“生尖”。“湘尖茶”是湘尖一、二、三号的总称。“花卷“系列包括“千两茶”、“百两茶”、“十两茶”。
花砖
黑砖
茯砖(松)
青砖(紧)湖北,和茯砖差不多的等级
3,陕西黑茶(泾阳茯茶)
明洪武元年(1368年),第一块茯砖茶从这里诞生。明末清初,“金花”诞生。
历史上,泾阳茯砖茶获得了诸多的美誉。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上当地的制茶技术,自古就有制作泾阳茯砖茶三不能制,即 “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的说法。直至1958年,由于泾阳本地并不植茶,按照国家“多快好省”建设方针,中央政府要求把加工生产转移到茶产地,湖南黑毛茶到泾生产成本较安化高,泾阳从此生产逐渐减少,至1958年后停产。
2007年,泾阳茯砖茶工艺恢复试制成功恢复生产。
- 晒水发酵8小时
- 炒制过程中加入茶油水,发金花的关键,发花室30天发花,再干燥
- 和安华茯砖比:原料不同,大部分来自四川,有一部分陕西本地的,原料更细嫩。泾阳茯茶的发花可以通过自然发花,菌种不同,口感更偏甜。
原料精选→ 筛分→蒸茶→渥堆发酵→熬茶汁→炒茶→司称→蒸茶→装模→压制成型→晾置→退模→预包装→进烘上架→发花→干燥→检验合格→包装→成品入库。
自古岭北不植茶
唯有泾阳出茯茶
泾阳位于陕西关中的腹部
这地方从来不种植茶叶
但是你知道吗
丝绸之路上的茶叶
大部分都是由这个地方所生产成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谈的茯茶
当初丝绸之路上
向西域地区运输的茶叶
主要来自于两湖两广地区
而这些茶叶顺着水路在泾河这边
在泾阳上岸
然后打包之后运往西域地区
所以当初的泾阳
其实是茶叶的一个集散地
到了宋朝时期啊
有一个茶叶商人在这个地方呢
偶然发现自己所贩卖的茶叶发霉了
里面有很多黄色的
金黄色的这个霉点霉菌
但是呢他为了节约成本
就还是把这些茶叶以非常低廉的价格
卖到了西域地区
但是没有想到的什么
到了第二年他再去贩茶的时候
边民们就开始跟他还要去年的这个茶
因为有了这些霉点
有了这些金花的茶叶
它的口感
它的功效要比原来的黑毛茶还要好
好这个时候茶商们就开始思考
当时的这个酶是怎么产生的
所以经过无数次的这样的一个实验
终于研发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茯茶
所以你今天看所有的茯茶
好的茯茶上面都会有金黄色的
这样的说是霉点对吧
实际上它是一种菌
叫冠突散囊菌
那这个冠突散囊菌
今天啊是中国茶叶界里面
唯一的一个国家二级的机密菌种
具有非常好的健康作用
特别是对于便秘啊
他们天天吃牛羊肉
那很多时候并不消化
喝这个茶之后就能够有
非常好的解油腻的作用
当然它还有其他的很多作用
这个茶叶啊
实际上是在大概公元1,060年左右
开始出现的
300年之后
它把它压成了砖
因为为了运输方便
压成了砖
你知道到了明朝时期啊
明洪武皇帝就朱元璋曾经下旨说
300万斤陕西的茶
就可以换3万匹西域的马
这个在历史上称作茶马护士
为什么呢
因为西域地区的边民
他们急需茶叶去解油腻
对身体好
而中原地区的
我们的明啊宋啊这些朝代
我们急缺的是优质的战马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了
中国历史上有三种商品啊
实际上永远是政府或者官府直营的
盐铁茶
这个茶呀
明清时期一直都非常非常的畅销
但到了解放以后
国家认为什么
陕西泾阳地区
你又不产茶
你又不销茶
对吧产地跟销地都不在这
那么为了保证多快好省嘛
所以当初就决定把茯茶的生产基地
由泾阳转移到湖南的安化啊
但是很可惜啊
这个泾阳茯茶之所以有名
是因为泾阳这个地区
它形成了特定的菌群生活的环境
那离开了这个地方
其他地方很难再制成
如原来这样口感的
这样的产业
如原来这种功能的产业
所以湖南安化虽然经过很多年
也去生产出了金花
但是口感和功效
都与曾经的泾阳茯茶相距甚远
后来终于茯茶回到了泾阳老家
所以当初在泾阳这流传一句话
说点点的金花
其实是我们泾阳人点点的乡愁啊
今天我们看到的泾阳茯茶的这些历
史泾阳茯茶的这些金花
它并不是一款非常普通的茶
而是泾阳人千年以来的一种坚守
对文化对传统的一种传承
这样的茶不单是非常好的饮品
更是非常好的健康饮品
这个就是泾阳茯茶
4,湖北青砖茶,万里茶道。更甜,冷发酵,40天、温度不高、7米的茶叶包,打洞。干坯渥堆。
- 面茶
- 里茶,粗老
- 清朝时期,晋商从湖北采制砖茶,销往蒙古,受到蒙古族人的喜爱。
- 而这些砖茶就是老青砖。
- 老青砖以羊楼洞所产最佳。
- 在晚清至民国时期,大量的沙俄商人在湖北设洋行、设厂采购加工茶叶,主要销往沙俄。
- 内蒙煮奶茶
- 川子牌,反正和四川没关系。川子有关的商号有关。山西最大商号“大盛魁”开办的“大玉川”茶庄,渠同海以“长源本晋川,荣华万世年”十字,作为其孙子辈以下辈分的世系排名。后来渠家在羊楼洞开办的茶庄大都与“川”有关,也与辈份世系有关,如 “长源川”、“长盛川”、“三晋川”、“宏源川”等茶庄。
- 湖北赵李桥青砖茶
5,广西六堡茶,茶船古道,侨销茶,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传统工艺发酵程度低,潮湿坯渥堆。
- 其一:鲜叶采摘——铁锅杀青——揉捻——闷堆——复揉——干燥
- 其二是单蒸、双蒸或多蒸
- 洒水发酵,一般渥堆时间为10-15小时
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嘉庆年间,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
传统工艺(古法六堡茶、农家六堡茶),茶类众多;如茶谷、中茶、二白茶、老茶婆、茶果、茶宝、霜降茶、冬茶、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夏茶、秋茶等等;
树种:原生态,古树大树、野生都有;
按山头产区分:塘坪、理冲、四柳、不倚、山坪、公平、大宁、梧桐、高枧等;
茶品风格:多是口感和顺、柔和、醇厚、和厚、丰厚、浓厚、浓酽等之分;香气多见原种香,有沉稳、飘香、暗香、鲜香、清雅、淡雅等之分;特点是传统古法,产品丰富,原生态,自然陈放,槟榔香,滋味层次丰富。
现代工艺六堡茶,红浓陈醇。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级外等;外型有箩、饼、砖、陀、团茶等;工艺有轻发酵、重发酵、双蒸茶、生茶、茶珍、袋泡茶等;风格是陈香、槟榔香、木香、参香、药香、兰香、菌花香;特点是批量、转化快、质量稳定、包装精美、流通性强,易于收藏。
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造就了本质上有区别的两类六堡茶,但他们的终极目标趋向一致——通过后发酵,品味六堡茶的陈醇。
在1958年后,六堡茶开始有了采用冷水发酵渥堆的工艺,这个时候才能算是黑茶。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分两种:
不蒸压:茶鲜叶—摊青—杀青—揉捻—沤堆—复揉—烘干。
双蒸双压:原料毛茶→筛选→拼堆→初蒸→焗堆(18~24 h)→复蒸(复蒸前打散)→紧压入箩→晾置→陈化→成品。
“沤堆”发酵工艺:经过揉捻后,利用茶叶自身汁液,不需添加水,加盖竹席或凉席闷沤进行发酵。发酵时间通常为2-3小时。
“沤堆”,有堆积并盖着盖子闷焗之意。最早的是“沤堆”怎么出现的呢?在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中期,受东南亚地区需求量大幅增加的影响,六堡茶产量随之大幅增加。当时六堡茶的烘干工艺还是比较传统落后的,沿用的是一种称之为“甑”的器具来烘干茶叶,每烘干10斤茶就需要两三个小时,满足扩大产能后的使用需求。由于烘干的效率太低,导致部分揉捻完毕的茶不能及时烘干,“沤”放一边,甚至一晚上,这就是“沤堆”的雏形。
和黄茶的闷黄工艺的发现一样,都是没有及时干燥导致了茶叶发酵。
现代:的渥堆是人工洒水发酵,发酵程度高。
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筛选、拼配或不拼配、汽蒸或不汽蒸、压制成型或不压制成型、陈化或不陈化。
安徽祁门黑茶(安茶),历史比较久,但是发酵太轻,和传统的六堡茶类似,
- 初制:摊青→杀青→揉捻→干燥。
- 精制:筛分→风选→拣剔→拼配→高火→露茶→蒸茶→装篓→干燥→打围。
- 露茶:夜置室外,摊叶厚度8厘米-10厘米,次日晨收。
- 孙义顺
- 清雍正三年(1725年),安茶始创。
- 1980年-1990年,安茶恢复生产。
云南黑茶(普洱熟茶),75年才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边销茶产销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9号)和国家经贸委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边销茶产销管理的实施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1210号),现将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名单予以公布。
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切实保证质量,做好边销茶生产工作。对不符合规定条件、出现违规行为及产品质量等问题的企业,一经发现,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
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
1,内蒙古包头市容兴茶叶精制厂
浙江省:
2,浙江省武义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
3,浙江省新昌江南砖茶厂
湖北省:
4,湖北省咸宁市赵李桥茶厂
5,湖北省咸宁市富华茶叶有限公司
湖南省:9
6,湖南省益阳茶厂
7,湖南省临湘茶厂
8,湖南省白沙溪茶厂
9,湖南省益阳香炉山茶厂
10,湖南省临湘永巨茶厂
11,湖南省临湘市茶业有限公司
12,湖南省益阳砖茶厂
13,湖南省安化县茶叶公司茶厂
14,湖南省安化茶厂
四川省:10
15,四川省雅安市茶厂
16,四川省宜宾外贸金叶茶业有限公司
17,四川省平武茶叶有限公司
18,四川省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
19,四川省天全县边茶有限公司
20,四川省邛崃笔山茶厂
21,四川省荥经茶厂
22,四川省名山县西藏朗赛茶厂
23,四川省洪雅松潘茶厂
24,四川省雅安茶厂有限公司
云南省:
25,云南省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最后推荐,
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 四川雅安茶厂、浙江省新昌茶厂:康砖茶
- 湖南安华茶厂、益阳茶厂:茯砖茶(人工发花)// 湖南白沙溪茶厂:湘尖茶
- 湖北 赵李桥茶厂:青砖茶。// 米砖茶:红茶的紧压茶。
- 云南下关沱茶厂:下关宝焰砖茶
- 泾阳茯砖,找自然发金花的茶,不是人工发花的,这种金花的滋味不一样,更天然,菌香气更饱满。
- 传统工艺的六堡茶,比如社前茶,3年存放以上的
- 祁门安茶,孙义顺,3年存放以上的
一两百一斤的价格,若喝过两个以上,那必定是资深老茶友。
1,四川雅安的藏茶,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西藏地区指定的茶叶饮品。
1是因为交通方便,离西藏很近,在唐朝就建立了茶叶交易市场。
2是蜀茶,品质稳定。唐朝的杨晔在它的《膳夫经》中就说,蜀茶的品质稳定,其它茶在春天,当地吃味道还行,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滋味就变了,只有这个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滋味不变。
藏茶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话,可以算是黑茶的鼻祖。随着后来我们对黑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其他的黑茶也应运而生了。
2,尤其是安化的崛起,安化县城是世界唯一因茶而生的县,安化是先有茶,而后有县城。安化的滋味儿更厚重,茶气比较烈,这种烈的茶跟奶茶、跟酥油茶一拌和,更能中和甜的东西,更能调饮。 安化黑茶崛起以后的话,取代了很大一部分的雅安藏茶的市场。安化这里很早就产黑茶,最早的叫渠江薄片,据说是汉代名臣张良所发明,反正历史非常久远了。
湖南安化的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将黑毛茶装进一人多高的圆形竹笼,历经 80 多道工序,再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晾晒。是体型最大的茶,一根重72斤的茶叶做的大柱子。
安华黑茶后来主要运到新疆。
3,是湖北青砖茶,明、清的时候一直出口俄罗斯、蒙古国,被称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茶”。武汉的汉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通商,汉口码头非常繁荣,曾经是全国的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之一,全国出口的茶叶60%都由汉口码头运往全世界。
而武汉附近的赤壁市,有个叫羊楼洞的地方,就是青砖茶交易的源头,这里从宋朝开始就进行茶马古道了,以前也是欧亚“万里茶道”的源头,这里的茶经过蒙古,俄罗斯,再运到欧洲。一直到上个世界30年代,中国茶叶收到印度茶叶的冲击,这里的茶叶交易也就慢慢萎缩了,青砖茶也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
4,是六堡茶,产自广西梧州,其特有的槟榔香在嘉庆年间就声名远扬。六堡茶以除湿出名,清末的时候随着华工下南洋,开辟了著名的茶船古道,是走海运到广州,再到香港,再运往东南亚。
这几款黑茶,您喝过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