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恩施玉露
一、恩施玉露的唐韵传承
恩施玉露是一款具有浓浓的唐韵的一碗茶,就是有唐朝韵味呢?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主要是蒸青绿茶,而恩施玉露就是现在我们已知的,少数保留下来了的蒸青绿茶。
蒸青杀青,是一个很古老的杀青方式,在唐朝那时候的话,喝到都是蒸青绿茶。你看以前神农尝百草,神农氏是活跃在神农架的这个湖北人。神农尝百草,日遇 72 毒,得荼儿解之。这信息量其实蛮大的,第一是说明当时生活比较艰难,都得吃草了,一天吃了 72 个草,都是有毒的草,吃到第 73 个终于吃到茶了。第二就是,我们说陆羽《茶经》中说,“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是茶经的开篇第一句话。巴山峡川就是现在的四川、湖北的这个山川峡谷地带,而陆羽本身他就是湖北人。年轻的时候出三峡,到了江浙一带,然后的话才有了这个茶经,所以说他对他老家的这个地方的茶,一定不陌生。
那从这两点上来讲的话,我们可以想象的到的话就是湖北的茶,四川的茶,乃至于云南的茶,都是很古老的茶。至于说中国茶的最初的这个形态,是出自在这个地方,还是四川,还是云南的话未可知,但是一定是神农架啊,云南大山里,四川大山里的这些茶,才有了最原始的这个野生茶。
然后东晋的《华阳国志》当中记载了,武王伐纣,巴人献茶的故事。就是说在西周时期,这里的话就已经有茶了。时至今日的话,还保留下来了蒸青工艺的绿茶应该是屈指可数了,也实属可贵了。恩施玉露应该是现在,在国内唯一还能喝着的蒸青绿茶了。
二、恩施玉露的独特环境
恩施这个地方本身就是属于一个世外桃源了,北靠神农架,南面有大江之险,被崇山峻岭所阻隔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它又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土家,有傣族,有苗族,所以说外来的文化带来的冲击并不大,很少能涉及到这个地方。
它与世隔绝,或者说是交通不便,对外交流不便,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生态圈儿,它能保留下一些传统不受外来的一些东西的影响文化。很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的话,使这么一款古老的茶,就原原本本的就在这里留了下来。
三、恩施玉露的诞生历程
在清初的时候,据说有一个蓝氏家族在江南经营茶叶。可能是逃避祸乱、战乱之类的什么原因,就迁到恩施来了。于是,就把他们的制茶技术也顺便就带来了这里,再结合蒸青工艺,最后玉露工艺的雏形就此诞生了,就相当于是第一代的恩施玉露的工艺,或者说是恩施玉露茶的诞生吧。
在明朝之前,就是废团改散之前,这里有一个叫施州方茶,因为以前恩施就是叫施州。施州方茶,你从这个名字上,你就知道它类似于现在的紧压茶的这种概念,它不是散茶。明朝废团改散以后,蓝氏家族来到这里,在这个方茶的基础之上,就改成针型了,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恩施玉露的那种形态。
现在的恩施玉露跟蒙顶甘露是不一样的,我们一想到这个露什么的茶,蚝绒应该比较多,比较细嫩的弯弯曲曲,这种感觉。但是恩施玉露茶不是这样,它的辨识度,外观辨识度也很高的,一看就是松针。以前叫恩施玉绿,真正这个名字的定型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时候,才定名叫了这个玉露。感觉它更像早晨松树松针上挂的那个露水一样,以取其这个鲜嫩的这种感觉,所以说叫了恩施玉露。
四、恩施玉露的特色工艺
恩施玉露是作为一种蒸青绿茶保留了下来,对于我们现在的这种品茶的体验的话是非常重要的。蒸青茶肯定没有炒青茶那么高香,但是它有独特的一个韵味儿。
恩施玉露的香气主要也是栗香,绿茶的主要的这个香型的话就是栗香,豆香,包括出点花香。毕竟绿茶是不发酵,它跟这个乌龙茶没法比,一个不发酵,一个半发酵,它的香型来讲的话稍微单调一些。不发酵的就是花香、豆香、栗香,属于自然界里原生食物的那种香型。
而红茶是全发酵的一种香型,就好比说我们把豆子进行熟制了以后的那种香,把地瓜给它蒸熟了以后,它就甜就出来了嘛,所以说你会发现红茶的香主要是薯香、蜜香、果香,这种成熟的香气比较多。而两者中间的乌龙茶,就是你这个发酵的程度的进度条,发酵轻一点儿,这个偏栗香,发酵重一点偏果香。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话,能演化出来太多的香,所以说乌龙茶就是求其香,香,对于乌龙茶来讲是太简单不过了。
蒸青茶是用蒸汽来杀青,采完了以后,我们进行摊青,你像这种不发酵的茶叫摊青,轻微发酵的茶叫萎凋,两者是有区别的。
摊青是让它放那里,让它稍微失水,而不至于失水过了,到了发酵的程度,开始发酵了就叫萎凋。失水就是让鲜叶稍微除点水分,然后的话立马进行及时的一个杀青。炒青绿茶杀青时下锅来杀,蒸青是用蒸汽来杀青,类似蒸锅蒸馒头,靠这个蒸汽的这个热力,把青气杀掉了。
茶叶里边这个酶类物质的活跃度就是七八十度,蒸汽的温度完全可以能够达到这个温度的。
蒸汽杀青,就有点像我们这个家里的蔬菜,在笼屉里蒸出来一样,它原原本本保留了植物的这种原汁原味儿,尤其是这个色泽,它是更容易保留下来。你炒的还会炒糊了,颜色绿的变黄了,它这种泛绿的颜色还在。蒸汽杀青完了以后立马从那个蒸屉里抽出来,再迅速赶紧拿扇子或者风扇给它吹干它。就是为了防止发酵,这样的话是为了尽可能的保留它的这个鲜嫩,保留它的这个鲜香,保留它这个深绿、墨绿的色泽。
而炒青绿茶,在炒制的过程中水分挥发的不是很快,还是会有轻微发酵的过程,所以炒青绿茶普遍偏黄,糙米色的龙井茶。而这个恩施玉露,在蒸完之后,要迅速把水分扇干,不让茶叶有一点发酵。
这是不是也有点明朝松萝茶的影子,的松萝茶,我们知道啊。闻龙的《茶笺》是有记录,“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就是炒茶的时候,需要有人在旁边扇,驱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就是也是为了留住它的色香味。扇者色翠,不扇色黄。
第三步是炒头毛火,扇干了水汽以后就开始炒了。这炒锅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弯的炒锅,是个平板,是 140 度左右的这个烘炉盘。把茶它平放上面进行翻炒,有点像铁板烧。只是这是全手工的翻炒,炒完以后的话进行揉捻。这一道炒的话,主要是为了进行初步的脱水干燥。
接着是铲二毛火,第二遍再炒,进一步的变干。然后就是整形上光了,搂、端、搓、扎,四大手法,跟太极拳似的。茶叶就形成了一根一根的直条。大家可以看这个纪录片,比较完整的记录的传统恩施玉露的制作过程,茶一片绿叶的故事。
恩施玉露的这个制作工艺就是,蒸、搧、炒、揉、铲、整形,这六大核心技术,再加上刚才的四大手法。你会发现它工艺好像简单描缪一下的话,你会觉得没那么复杂,但其实的话,你真的要去茶厂里有机会去看一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环节,都没那么简单。
但是,对于茶的历史,来龙去脉啊,它的整个的制茶工艺,你脑子里一定要有一张图。如果你知道了这个制茶工艺,当你在品你这款茶的时候,哪方面的优缺点,你可能会知道,得益于哪方面的欠缺,这样的话是便于你更深刻的去理解一款茶的。
五、恩施玉露的价值所在
恩施玉露是一款非常棒的一款蒸青绿茶,大家有机会要好好尝一尝。它的这个颜色的这种翠绿,这种板栗的鲜香以及好的耐泡度。另外的话,恩施茶还有一大特点,恩施这个地方是世界硒都,这里的茶富硒。富硒会有抗氧化、抗什么重金属的污染、防癌,还有提高免疫力,所以说多喝一些富硒茶对身体一定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