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水仙

福建漳平水仙

一、漳平水仙的独特地位

漳平水仙是乌龙茶中唯一的一款紧压茶,属于闽西南重要的乌龙茶分支。因为我们知道乌龙茶从岩茶出现,闽北乌龙一直是往南走的一个传续关系。来到了闽南,有了闽南乌龙,来到了广东,有了广东乌龙,去了台湾,有了台湾乌龙,四大乌龙茶体系就这样就形成了。

漳平的这款水仙茶,漳平在闽西南,它属于龙岩市,是一个风光非常秀丽的地方。全国只要是产茶区,风景都不错,风景要是不好,它肯定没有茶树。高山云雾出好茶,烂石砾壤出好茶,这儿有群山环抱,又有九龙江,草木繁茂,雨量充沛,云雾缭绕,是一个十分宜茶的地方。

二、漳平茶的历史记载

漳平茶的历史,有记载的并不是很长。漳平县从明朝化年间建县,到了1990年撤县改成了市,总共550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的话,成化年间出土过紫砂,明朝初期出土过紫砂,说明这里从明朝,这里就开始饮工夫茶了,紫砂就是专门来泡工夫茶的。

在清朝康熙年间县志当中有记载,说“茶所出甚少,西南有之,乡人名曰深山苦”。一听就感觉就类似苦丁茶之类的。然后说“初食之微苦,后能回甘如嚼橄榄然”。这是当时康熙县制对于当地的这种土茶的一个记录,说明这个时候就已经有土茶了。但是的话,取名深山苦。可见,这个品质还是真的很一般,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接近于半野生或者野生茶。

整个福建,制茶主要还是靠东、靠北,靠南,西边没什么茶,漳平偏西南靠南一点,所以说它算是在闽南或者是闽西南的这个茶叶体系当中。当时的这个茶叶的品质不高,有茶,但是茶叶品质不高。

到了光绪年间,当地的县志又有记载说“茶甚多,唯有小种最佳”。这里又出了个小种茶,漳平地区,水仙茶最早就叫小种茶,当地人的称呼就叫小种。它跟正山小种没任何关系啊,它就是当地一种称呼而已,应该就是指的小叶种之类的。

漳平地区,现在的水仙茶一般是乔木类的中大叶种,但是它那种被称之为小叶种茶,可能就有点像这个云南的普洱茶,那种变异的。因为茶叶的群体种当中,它是极容易变异的,小种茶可能更接近于原生的这种野茶,后来演化为水仙茶。

三、水仙茶的传说故事

我们现在熟悉的这个名字叫水仙茶,据说当地还有一段故事,这个故事的话又跟乾隆皇帝有关系,又跟这个风流皇帝下江南有关系。这回的话不是去江南看美女去了,这回说是来福建吃海鲜了,那个福建最有名的佛跳墙不就是海鲜嘛。所以说,到了福建这个地方,乾隆皇帝这下吃海鲜吃的那叫一个高兴,结果吃完以后闹肚子了,上吐下泻,一下子把这个巡抚给吓半死。这下龙颜大怒,不把我脑袋给砍了嘛,正来回难受的时候,他母亲那个丫环,那丫环名字叫水仙啊,女孩叫水仙,说我们老家有一种土茶能治疗这种上头下泻,让那个皇帝喝一下。然后的话,巡抚把茶叶献上去以后,果不其然,这个茶到病除,皇帝很高兴说,这是什么茶呀?巡抚也不知道是什么茶,当时一想这丫头是从南阳镇来的,叫水仙。就说这是南阳的水仙茶。所以水仙茶据说就是这么叫出来的。

四、漳平水仙的工艺形成

为什么这个水仙茶到后来就演化成了这种紧压茶的那种形状呢?据说也是在这个191几年的时候,清末的时候,由当地的制茶人,一个刘姓的,还有一个邓姓的,创造了这种独特的紧压工艺,做成了现在的漳平水仙茶。这种茶饼算是一枝独秀了,后来这个茶的话漂洋过海,畅销日本,东南亚以及港台这些地方。因为它毕竟是福建南部,还是往南走水运更方便一些嘛。

这个水仙,和它本土的这个,我们前面说的这个叫深山苦的这个水仙啊,它不是一码事儿,不是一款茶了。这款茶的是从闽北的建阳购来的,用闽北水仙茶树做的这个漳平水仙茶。这种树种到了当地的话,发扬光大了。本地的这种土茶叫深山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野生茶,没有经过太好的一个驯化演变,不太好喝。

所以当地人引进了新品种,改良了工艺。借助了闽北的岩茶的这种制法,又吸收了闽南乌龙的独特的工艺,把发酵度控制在两者中间。比铁观音这类的轻发酵茶叶更重一点,比岩茶呢,又要稍微轻一点,使这个茶香与水的厚度进行了一个重新的融合,形成了一款独特的茶。

五、漳平水仙的造型及烘焙特点

我们知道这个焙火,它是有一个权衡的概念,你想求其香,焙火不能太重;你想求其韵,求其味儿,焙火就得重一点,那香气可能就稍微欠点。两者之间只能取其一,一开始的时候,据说这个漳平水仙是一开始没有做成,一开始是做成球状,手捏成茶球,再包上纸。这种形状,类似现在的龙珠。现在是小方砖形态,10克左右,一看就是漳平水仙。这个造型呢,它也是吸收了台湾包种茶的经验。

漳平水仙的出现,说明当地人还是很聪明,树种、工艺、包装都借鉴了其它茶,但是自己又改良了,学习能力很强。

乌龙茶的加工方式,两个重要的点,一个是做青,一个是后边的烘焙。做青、烘焙两个点是非常重要,如果说两个点问哪个点重要,对于发酵比较轻的茶来讲,做青尤其重要。鲜叶采摘下来以后,进行一个摊晾,遥青,反复多次这个过程,统称为做青。这个过程,它比其他的茶折腾的时间都久,当天采回来,一直到下午到深夜,可能都在持续这个工作。

使这个茶一会儿蔫儿了,一会儿又水分充盈了,然后一会儿又蔫儿了。无非是让它吐香,散失水分。等这个茶没有闻到明显的青草气息了,然后再下锅进行的杀青,在那个时刻就把香给锁住了。这个折腾的过程就是求香的一个过程。

你折腾的越多,你逼出来的香气越多,你折腾的少了,直接下锅杀青,这个茶喝出来,一是走水不好,茶叶肯定有苦涩味,二不香,三还伤胃,因为你毕竟不是绿茶呀,是发酵茶。乌龙茶当中的话,还有一点,我们都是采用的这个成熟的叶子,不是带芽的,不像绿茶小细嫩的芽,它不怎么伤胃,因为它嫩。而乌龙茶不一样,乌龙茶用的是成熟的叶片,叶子带梗的这种情况。如果你跟绿茶一样的加工方式的话,势必造成,喝到胃里会很伤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轻发酵铁观音现在不怎么爱喝了,是不是就这个原因?

采摘完了以后做青,杀青,然后揉捻,揉捻了以后,这里就该造型了。这时候造型它有一个标准,取15克的茶叶称好重量放进一个周长四公分的方格里,高有12公分的一个模具里,然后压成厚一公分的厚度。造型完了以后再烘干,烘干了以后这个茶的重量大概就十克左右。最后,将这个小方块用纸包起来,技术纯熟的工人,一小时能包小200个左右。平均十几秒就可以包一个,一边压一边包呢。这个工艺机械还替代不了,只能手工做。

另外烘干的时候,漳平水仙还有个特点,它的初烘基本上是用90度来烘,到熟烘的时候传统工艺还有炭烘。这种茶饼,在水热的作用下,在这个过程中,它其实会发生一些类似于黄茶那种闷黄,所以漳平水仙的茶汤一般是黄金明亮的,而且喝起来有甜香的那种感觉,就来自于这种工艺。漳平水仙喝起来,不会像以前我们所接触到的轻发酵的铁观音那么寒凉,那么伤胃,喝起来更加的温润,更加的清甜。

大家这个铁观音伤心了嘛,有一款这个漳平水仙也不错。它压成的一个小方块,等你泡出来以后的那个叶啊,一片一片的都是整整齐齐的叶片,有三红七绿的那种特点,又有那种甜香,又有那个韵味儿,喝起来又比较顺口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