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鼎白茶(今)
一、福鼎白茶在新十大名茶中的地位
咱们所探讨的乃是古今十大名茶。今日,咱们接着来聊第五个。新四大绿茶已经聊完,之前四个绿茶也都和大家交流过了,上一集说的是安吉白茶,对吧?
没错,所以咱们今天要说的另一款茶叫白茶,准确来讲是福鼎白茶。在新十大名茶里,必定有福鼎白茶的一席之地。因为这两年您会察觉,特别是在北方的饮茶习惯里,以往早春时分,尤其是天气炎热的盛夏,通常就只有花茶和绿茶这两种选择。但如今您会发现,天热时喝白茶的情况比喝绿茶要多了。
这确实如此,您所说的这款白茶,确切地说是福鼎白茶,它在古代十大名茶里确实未曾出现过,或者说在以往的各类分类中都未曾见到,在新十大名茶这里才将其归入现代十大名茶之中。您可别觉得它是近两年才冒出来的,虽说近些年来,也就大概十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从市场流行度来看,13、14 年才刚开始,到现在也不过短短五年。但就这款茶而言,就当下的情况来说,它的发展态势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款白茶,白茶啊,白茶为何能跻身现代十大名茶之列呢?
实际上,在古今十大名茶当中,如果在今天的新十大名茶里没有它的位置,在古代十大名茶里咱们或许也会提及这款茶。您可别总认为它仿佛是刚出现的新品,其实它的历史颇为悠久。咱们聊过,在明朝时六大茶类就已齐全,那时白茶其实就已经存在了。您瞧,关于白茶的起源问题,实际上在不同的领域,应该说是在学术界,也就是茶圈当中,存在着有关它起源的争议。
二、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
您看,福鼎白茶是在 0708 年由政府牵头开始进行宣传的。那时候,就有一些文化学者参与进来。
我们从古代文献当中去探寻它的渊源和出处,尽可能地让这款茶的起源更早一些,以便让大家觉得这款茶历史悠久。
但实际上,从推理的角度来讲,它的确称得上历史久远。有可能,我们从推理的角度来说,它可能是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叶的最初形态,或许就是这类茶叶。何以如此判断呢?
我们来看所有茶叶的制茶工序。以前,先是出现了绿茶,对吧?在制作绿茶时,由于杀青不及时,后来便有了红茶。接着又出现了乌龙茶乃至黄茶,它们都是在绿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很多时候,当我们提及茶叶的起源,或者最初饮用茶叶的习惯,唐宋时期的蒸青绿茶会首先映入我们的眼帘。但您想想绿茶的工艺,咱们不妨跟大家讲讲。
绿茶不管是蒸青、烘青、晒青,还是炒青,所有绿茶的工艺都包含杀青这一环节。只是杀青的方式有所不同,蒸青是用蒸锅蒸蒸汽来杀青,炒青则是在锅里炒制,烘青是炒制加上后续的烘焙。
不管怎样,大概可以将其简单分为几个步骤,首先第一步是采摘,对吧?采摘之后,简单来说,采摘完就下锅杀青或者下锅炒制,这是第二步,第三步是干燥。这算是比较简单的了。
像乌龙茶,在做青环节和干燥环节,还有好几个步骤。黑茶呢,在此基础上又演化出了一个后发酵的过程。总之,似乎除了绿茶,没有比它更简单的了。
然而白茶可以这么说,是最简单的一种茶。我们常说“大茶无味,真水无香”,说的就是白茶。“大茶无味,真水无香”,它是最为返璞归真的一种茶。
直接来说,如果想简单理解,就是采摘、干燥这两个步骤,完成后将其弄干、晾干就行。
您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就好比秋天自家菜园里,种的蔬菜瓜果有些吃不完,尤其是一些不耐久存的。把那些菜扔掉吧,又觉得可惜,那怎么办呢?我们常常会把它们放到水里焯一下,煮熟后晒成菜干,特别是像豆角这类的。做成干豆角,到了冬天照样能吃,对吧?
而白茶就类似这种方式,白茶是我们最初的饮茶方式。说白了,就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然后弄干,弄干之后它后期就不会再氧化了,喝的时候放到热水里煮就行。
就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简单,白茶的工艺就是如此简单。那我明白了,白茶确实是一种很简单的茶。那现代十大名茶中的白茶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红火起来呢?
三、福鼎白茶的发展历程
从推理的角度来看,白茶有可能是我们老祖宗最初利用茶叶的形态。然而,我们国家自唐宋时期以来,一直是以饮绿茶为主流的饮茶习惯。那么,若从这一点来讲,白茶究竟何时出现呢?实际上,真正意义上如今的白茶这种工艺,是在清朝末期才出现的。
我们上次聊古十大名茶时提到的正山小种,它的出现也是无心插柳。正山小种当时主要用于出口贸易,我们国人不喝,而国外人喜欢。正山小种在出口贸易时远渡重洋。后来,由于以英美为主的国家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导致我国大量白银外流。他们于是采取了两套方案,一是输入鸦片,二是偷取茶种和手艺,到殖民地印度重新种植。在古代十大名茶正山小种那期,我们聊过这个事,这两套方案他们都得逞了。
通过鸦片输入,白银又源源不断流回。同时,他们在殖民地上自己种植红茶,这从清朝末期开始,致使中国国内的红茶生产一落千丈。要知道,别说清朝末年,就是往前十几年,谁喝红茶呀?一般我们提到红茶,就是英式奶茶、立顿那种袋泡茶,或是加牛奶饮用,谁单独清饮过红茶?十几年前没有。所以,从清末到十几年前这近百年的时间,我们生产红茶,但自己不饮用。一旦国外贸易停滞,红茶不再作为出口商品,那它势必走向衰落。
在这种情况下,福鼎当地也不例外。我们说过,红茶正山小种的鼻祖出现在福建,所以福建采红茶的地方很多。比如在晚清的时候,有白琳功夫、政和功夫、坦洋功夫。政和功夫就在如今产政和白茶的地方。所以,福建这些地方开始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点。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红茶出口一旦不行了会怎样。这就像前些年的铁观音,下期会给大家分享铁观音的知识。铁观音一开始不温不火时,随便一泡都好喝,大火之后,花再多钱都难找到原来的味道,就是因为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产品品质难以保证。当时红茶出口也是如此,一落千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地在出口时,供不应求,导致红茶出口品质不佳,粗枝大叶的茶很多,发酵完就出口。
后来老百姓反思,是不是工艺问题导致人家不喜欢,得重新调整。首先想到的是提升颜值,因为红茶外观全黑,他们想到在里面撒白茶进行装饰。在清朝末期,当地老百姓改制出福鼎白茶,但起初没有出路,无法推广,所以就撒在红茶里作为装饰出口。有趣的是,在 20 世纪初期,茶叶出口后,对方发现了这个白色的东西,单独拿出来检测,发现其有独特价值。直到 21 世纪,我们发现好多女士用的化妆品、高档护肤品中有白茶的萃取物,牙膏提到白茶能抗菌消炎,这才开始关注白茶。
正因如此,白茶在国外先兴起,从其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开始,引起国人关注。那时起,国外开始单独进口白茶。从 20 世纪初年,白茶开始作为单独的商品出口,主要面向欧洲、东南亚等地,都有相关需求。和红茶一样,我们自己起初不喝,也是从外边传回来的,当地老百姓会喝,至今他们还流行每年秋天收些粗枝大叶的老茶婆,存放几年,用于消炎去火。
总的来说,从推理角度看,白茶确实历史久远,很可能是老祖宗最早利用茶叶的形态。从文字记载来说,就是福鼎白茶。到 2000 年左右,发现欧洲人对白茶认知度高,用其萃取物发明美容护肤品和牙膏,我们才重新审视。08 年借着奥运的盛况,福鼎政府开始大力宣传福鼎白茶,主要宣传“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一开始推广白茶和国外一样,完全从药用价值入手。要知道,对于所有茶叶,一般喜欢一款茶是因为口感,唯独白茶大概最初是因为其功效。听说喝白茶能去火,适合一年四季饮用,于是开始喝,以至于当时很多人分不清福鼎白茶和安吉白茶,错把安吉白茶当福鼎白茶四季饮用。
四、福鼎白茶的特点与优势
所以说,大家经常会混淆这个概念。但是福鼎白茶究竟来说,它出现的时间年限是怎样的呢?后来福鼎白茶这些年火了以后,我们这个茶圈,包括一些喜欢喝茶的文人,也帮忙写了不少书,中间还会拿出以前古代的一些记载,一起去佐证白茶茶艺的悠久历史。
毕竟从推理来讲,我们以前最早的推理,就像神农尝百草把神农推到了祖师爷的角度,但没法去佐证。而文字则是铁证,所以很多人就去翻以前的茶叶资料。只要是对茶稍微有点了解,陆羽的《茶经》肯定是要翻一翻的。一看,发现陆羽的《茶经》里有没有提到白茶呢?一搜关键词,还真有。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过,说永嘉县东山脉里有白茶山。然后再往后翻,徽宗皇帝的《大观茶论》里,也有白茶的记载。徽宗《大观茶论》里说,白茶与常茶不同,其条腹颤,其叶盈薄,芽林之间,偶然生长,非人类所可知也。于是好多人就说,我们白茶在唐朝就有了,宋朝还进了徽宗皇帝的《大观茶论》,与常茶不同,自成一派。
但其实,认真琢磨一下这个事情,唐宋时期提到的这两个白茶,说的都是早春时节气温低时出现的白化现象的白茶,而非我们今天所认知的六大茶类中以工艺区分的白茶。白茶具有不发酵或微发酵的特点,没有下锅杀青,所以在经年存放过程中,它的酶类物质会重新启动,慢慢进行氧化。
这其实就相当于红茶的慢镜头,红茶几天就能全发酵,而白茶需要几年时间慢慢又回到红茶的路上。这就是为什么白茶泡出来后,汤色红艳,口感温润。而安吉白茶,前端是经过下锅杀青的,一旦杀青,就不想让它转化,杀青就是为了保持绿茶的特征,不让它转化。
从这个层面大家也就明白了,陆羽《茶经》里说的白茶山,徽宗皇帝说的白茶与常茶不同,指的都是早春特定环境下气温低时出现的变异类白茶,可能跟安吉白茶差不多。一开始我接触白茶时,我的一些老师也说陆羽《茶经》里提到永嘉县东 300 里有白茶山,永嘉就是现在的温州,没事看看地图,温州往东 300 里都到海里去了。很多人说可能是陆羽的误读误写,应该是永嘉县南山脉,南山脉正好是福鼎。
写东西要严谨,不能误读。从这个角度来讲,说白茶起源于唐宋时期不太靠谱。追根溯源,在茶叶的进程中,我们以前也说过,到了元明时期,废团改散加速了茶叶的整体进程。一方面是工艺出现各种变化,另一方面发明了无性扦插、嫁接,茶树保持同一性状,能大面积种植推广。正因如此,短短十几年,印度就有大片茶树。
我们今天聊白茶,还是要说一些关于福鼎白茶的事情。跟大家说了这么多,梳理一下福鼎白茶是什么茶。福鼎白茶为什么要跟大家提?为什么作为新四大名茶,它有一席之地?从现在饮茶的健康角度来讲,福鼎白茶是非常契合的。
首先,福鼎白茶安身立命的第一点,就是它主打去火的旗号,要去火就喝福鼎白茶,消炎去火。这就像饮料广告,它就这一个特点,有点像安吉白茶,安吉白茶鲜爽,氨基酸高。人家说福鼎白茶能去火,怕上火就喝福鼎白茶。真的,在 0708 年,大家刚开始接触白茶时,听说这茶能消炎去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接触,喝完后体感确实能消炎去火,尤其是嗓子不舒服或有口腔溃疡时,喝了立马感觉身体舒服。
所以白茶在老百姓中,是现在四大名茶之一,包括前面的绿茶、后边的乌龙茶和黑茶。现在大家对它的认知、喜好、程度以及未来走势来评定,福鼎白茶到现在算是非常健康的一款茶饮。
首先是功效,其次,当地福鼎借鉴了铁观音等地的管理经验和教训,管理严格、健康。
另外,福鼎白茶大火,但价格不像普洱茶那样被热炒。当年的银针头采,1000 多元就能买到。任何早春的茶,像龙井这种大火的绿茶,或者其他小众茶叶,都得这个价格。所以它价格稳定。
当然,如果追求十几年、二十年的老白茶,我想说,那时候白茶不流行,白茶饼怎么压出来的?不可能未卜先知它会火就存着。白茶在我们没有饮用习惯之前,都是定量生产,人家定制才生产,不然就砸手里了。所以市场上这种老白茶少之又少。
我们接触白茶时,就记住“大茶无味,真水无香”。它是返璞归真的一款茶,工艺简单,接近自然状态。从功效来讲,我们喝绿茶想消炎去火,但绿茶太寒凉,不能四季都喝。而白茶存放几年后,就像红茶的慢镜头回放,随着时间检验,品质显现。
不管是福鼎白茶的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价格都在可接受范围内。白茶照着三年以上的老白茶来喝,就没有寒凉之感,同时消炎去火,还有特殊的香味,比如枣香、药香,口感甜甜淡淡,适宜大家。
所以,福鼎白茶现在市场上知名度起来了,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好,大家认知度越来越高,它在古今十大名茶中排在第五位。第五位正好和安吉白茶对比着听。那么福鼎白茶咱们先聊到这儿。今天,古今十大名茶已经说了现代的五个,下一个究竟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