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茶叶审评

想懂茶却不会判断品质?不知道怎么从外形、香气辨茶好坏?这里专讲茶叶审评方法,不绕专业术语,只教实用技巧 —— 从干茶看条索色泽、湿茶闻香型变化,到尝滋味辨回甘涩感、观叶底判原料等级,一步步拆解审评关键步骤,帮你弄清 “怎么评才懂茶”,不管是刚入门想避坑,还是老茶客想提升鉴茶能力,都能学会实用的审评方法,让你喝茶更懂茶。

4大茶区

中国茶区因地理气候差异,形成四大核心产区,每个产区都有独特的生态禀赋与茶类特色,一起解锁各产区的 “种茶密码”: 一、江南茶区(茶树生态适宜区) 范围涵盖长江以南的浙江、湖南、江西全境,安徽、福建大部,以及皖南、苏南、鄂南、粤北、桂北等地,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茶叶相关的ISO标准

ISO 1572:1980 茶 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制备 ISO 1573:1980 茶 103℃时质量损失测定水分测定 ISO 1575:1987 茶 总灰分测定 ISO 1576:1988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ISO 1577:1987 茶...

花茶加工与审评

我国花茶生产历史悠久,消费市场区域较为稳定,近年来在欧洲区有扩展趋势。花茶是精加工的茶叶,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既保持了纯正的茶香,又兼备鲜花的馥郁香气,花香茶味,别具风韵,备受消费者喜爱。花茶种类很多,依所用鲜花种类不同,可分为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玳玳花茶、玫瑰花茶、栀子花茶、柚子花茶等。不

黄茶加工与审评

黄茶是指初加工时经过一道“闷黄”工序所制的茶类。它具有“黄叶黄汤”的基本品质特征,既不似绿茶的清醇甘爽,又不似红茶的甜和浓强。黄茶是以醇和厚味、火功旺重给消费者一种朴实无华的感受。黄茶包容性强,老嫩相差甚大。嫩者,单芽名贵;老者,叶大梗粗,亦是部分消费者杯中之宝。本章就各种黄茶的起源、加工及感官审评

黑茶审评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也是6大茶类中数量仅次于绿茶与红茶的第三大茶类。学好黑茶审评对于各级评茶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就黑茶审评的一些共同性技术予以介绍。 第一节,外形审评 散茶与篓装茶的外形审评主要是审评条索(嫩度)、色泽、整碎、净度4因子,紧压茶加评形态因子。 ...

黑茶加工

黑茶是指茶叶初制中有一特定的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毛茶,以及以这种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茶,统称黑茶。也包括某些绿茶砖(饼)茶经较长期间陈(存)放,经微生物作用而改变原有绿砖(饼)茶风味的茶,亦称黑茶。 ...

茶叶拼配技术

茶叶拼配是茶叶精制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该技术在各类茶叶的生产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对保证成品茶的品质和产品的经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茶叶拼配是通过对各类半成品茶品质的调剂,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从而提高茶叶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