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PDF

碧螺春(今)

一、现代名茶中的绿茶

咱们已经聊了现代十大名茶里绿茶的第一把交椅,龙井茶,这肯定是绿茶里的龙头老大。接下来咱们要开始说绿茶啦,咱们一共选了四款,对吧?这第二位选的是碧螺春。

碧螺春在古代十大名茶当中同样讲过,还讲过它和康熙爷的故事。那现代碧螺春和古代碧螺春有啥区别呢?大家可以对比着来听。我为啥在新四大名茶当中,一定也要加上碧螺春呢?因为确实在所有的四大名茶版本当中,有龙井就有碧螺春,它俩就像一个双子星一样存在,一个在杭州,一个在苏州,风土也挺像的。

碧螺春这款茶其实来讲的话,我也是要跟大家要分享一下,就是说它现在的好多的故事,就像龙井一样。碧螺春因为在清朝的时候列为贡茶,使它出名。甭管康熙爷的时候有没有给它命过这个名,但是确确实实在后边,雍正时期的一个记载当中,就已经有了碧螺春之名了,说碧螺春产自碧螺峰上,然后又叫碧螺春这个名字。然后碧螺春这款茶到现在的话,它又有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演变的一个过程呢?要跟大家好好分享分享。

二、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与特点

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呢?首先第一点,如今在市面上,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碧螺春这款茶而言,如果以当前市场上的认知情况来讲,或许认知程度是高于销量的。你可能知晓这个茶名,但未必会去品尝。这名声响亮的茶,未必所有人都会提及并饮用,这和龙井不一样。龙井名声赫赫,要是说喝绿茶却没喝过龙井,感觉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管你喝的是西湖龙井、杭州龙井,还是浙江龙井,反正应该都尝过龙井的味道。但是,比方说随便问一位爱茶之人:“您喝过碧螺春吗?您喝过正宗的碧螺春吗?您喝的这个碧螺春正宗吗?”都得思考一番。所以,今天要和大家敞开聊聊这个,就目前来说,在所有的绿茶当中,碧螺春应该算是机械化程度最低的了。

机械化程度极低。我们知道龙井茶,上次聊龙井时没说其制作工艺。龙井茶采摘回来后,经过摊放,先进行第一遍杀青,后面还有回锅。经过第二次回锅才会形成龙井茶扁平光滑的特点。而碧螺春可以说是“一锅鲜”。从开始摊放到入锅,再到炒制提毫,总共约 40 分钟,一锅就出茶了,从采摘到制作完完全全没法借助机器。唯一有所变化的是以前的炒锅,可能是用生炭火、烧木头柴火的,现在都改成了电锅,用电或者煤气来控制。这样一来,对于温度的控制更加稳定,算是一种进步。但是,所有碧螺春的制作完完全全依靠人工,这是相当耗费人力的。

几斤鲜叶下锅,这一锅出的量非常少。您知道这一锅碧螺春能出多少吗?三两多一点,三锅才一斤。一锅要炒 40 分钟。相当于一个壮劳力,我亲眼看着做茶的师傅在那炒 40 多分钟,满头大汗,40 多岁身强力壮的人都如此。您想想,那锅的温度,手靠近都觉得热,要是手艺不娴熟,手上会烫满水泡。就按 40 分钟这个准确数字来说,40 分钟炒三锅,连续炒,得两个小时才能出一斤茶。相当费功夫,像龙井,包括后面会跟大家介绍的安吉白,安吉白已经能实现全机械化了,差不多一个安吉白的生产车间,五六个人掌控所有机器设备,一晚上能加工几千斤茶,这是难以想象的。

而碧螺春,这迷你的产量,还有一大特点。碧螺春产自何处?还是要跟大家再强调一下。从某种角度,从狭义上来讲,只有苏州东西山,也就是洞庭东西山所产的带毫的炒青绿茶才能叫做碧螺春,周边像无锡等地所产的,只能算是类似碧螺春,都不能算正宗的碧螺春。如果从原产地直接来判定的话,东西山的产量大概有多少呢?东西山每年的产量其实并不多。

三、碧螺春为何被称为果农茶

我们常常会细致地探讨为何称碧螺春为果农茶呢?当您早晨去苏州旅游,或者去杭州游玩的时候。说起这个,我还记得白居易写的《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但这几年,前些年我去苏杭的时候,我也喜欢杭州的那种美,那种能让人心醉且平静的美。然而,这几年我发现,杭州市越来越拥堵,人也越来越多,很是闹心。您游览完西湖,为吃饭发愁,到哪吃饭都得排长队,在断桥上还怕被挤下来。但您要是去苏州,就像以前一样,无论您住在哪里,早晚高峰出行都还是很顺畅、很舒服的。苏州节奏很慢,像宁波、无锡、嘉兴这些地方,有山有水,在华东地区长三角一带,很适合生活,节奏缓慢,当地老百姓生活也很悠闲。

那为何叫碧螺春为果农茶呢?因为在太湖的东西山,您要是早晨有时间去苏州,不一定非要去周庄,您可以租辆车或者和朋友一起去太湖东西山转一转。山上全是果树,早春时节,那是果树开花的季节,放眼望去,没有茶园,全是高高的枇杷树、杨梅树,茶树是在果树间套种的,比较矮,所以远远看去就是花果山。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叫它果农茶呢?东西山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还算舒服,一年四季都挺忙碌。不像东北,一年就收一季,剩下半年就在屋里唠嗑打麻将。在这儿,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早春时节,果树开花,没病虫害,就弄点茶叶,忙一忙茶叶的事,摘点茶叶,雇人或者自己摘,您想想碧螺春的芽。

只要是喝过正宗碧螺春的,就知道它的芽跟金骏眉一样,特别细、特别小,基本上六万个芽才能做一斤碧螺春,所以采摘难度很大。要是不雇人,一家四五口人上山摘一天,感觉也就做一斤多茶叶。所以从成本来算,一斤茶叶卖您一千多块钱贵吗?真不贵,一千多、两千块钱是很正常的价格。而且人家不全靠这茶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茶农主要是早春收一波茶钱,比如一年卖个几十斤茶叶挣点钱。接着五月份忙枇杷,当地有好吃的青种枇杷、白玉枇杷,再往后,杨梅熟了,到了秋天就更不用说了,石榴、栗子等果树都结果了,这波忙完,太湖的螃蟹又到季节了。

一年四季都有的忙,而且果树管理相对容易些。所以我们把碧螺春叫果农茶就是这个原因。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苏浙一带本就富庶,这点茶叶对当地老百姓和当地经济的 GDP 贡献可以忽略不计,东西山地方也不大。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茶农自发组织,每家茶农自己炒茶,炒出来的味道都有点区别,就像每家做的红烧肉,盐多点、醋多点、酱油多点,味道各不相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您会发现碧螺春这款茶,其实不是特别标准化、大众化的茶。我去苏州的时候,有一次出门打出租车,跟师傅聊天,我说我是来看茶叶的,师傅问我是不是来旅游的,我说我是来看茶叶的,他居然说:“苏州有茶吗?”我说:“有啊,碧螺春。”他说:“碧螺春是苏州的?我在这生活十年了都不知道。”虽然名声在外。

所以从这点来说,碧螺春有名,但是并非被大众所熟知。而且碧螺春茶还有一点,产量少,制作工序复杂,再就是跟节气有很大关系。谷雨时节一过,碧螺春就提不出毫了,搓毫的时候也不显毫,因为温度升高,茶叶生长快,嫩度降低,就不显毫了。我们知道毫的多少决定了茶叶的嫩度、内质,所以谷雨一过,能做碧螺春的时间就不多了。所以我为什么跟大家说这么多呢?您就想想您买碧螺春这一斤茶,价格花到位了吗?

四、碧螺春的价格与真假困惑

价格花到位了,您买到的就一定是真正的碧螺春吗?这是相当可怕的情况,对吧?您想想,便宜的您心里有数,算一算成本就明白,几百块钱的未必是碧螺春,基本上三五百块的,无锡产的就算不错了。然而,要是您真花了四五千块钱一斤,却还不是真正的碧螺春,那心里得多别扭啊。并且,现在我跟您说,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出来可能容易得罪做茶的人,但还是得跟大家提一提。好多人对碧螺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毫的多少、是不是卷曲成螺的形状外形上,以此来判定碧螺春的好与坏。

我跟大家讲,蒙山上的蒙顶甘露也是通过这种提毫的方式制作的,而且它的茶叶做成的条形比碧螺春要大一些,所以提出来的毫也比碧螺春多。不少商家就拿这种蒙顶甘露当作顶级的碧螺春来卖,要是作为蒙顶甘露来卖,价格也不低,一斤得一千多块钱,两千块钱也有可能。但要是当作碧螺春,就能卖到四五千。而真正的碧螺春还是那句话,就像苏州的大闸蟹一样,未必能流出当地,当地就消化掉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每年去完杭州要去苏州,只要您想要碧螺春,一定得盯着人家,提前预定好,然后等人家几天才能凑出这点产量,您才有可能带走。

五、碧螺春与蒙顶甘露的特点差异

饮用碧螺春和蒙顶甘露这类茶叶,存在一个典型的不同特点,大家一定要去探寻这种感觉。能找到这种感觉,我觉得您就能真正领会碧螺春的韵味了。为何称碧螺春为果农茶呢?因为它生长在花果山上,吸收了周边果树的花之芳香,所以这种茶具有花果香,这是其他类似茶叶所欠缺的,这与周围的生态环境有关。

其次,碧螺春以及蒙顶甘露这类茶,您会发现它们非常淡雅。它不像龙井那般有着直接的板栗香,而是十分淡雅,在淡淡的清香之中,透着些许太湖水汽的冷香。而蒙顶甘露则散发着暖暖的香气,这种冷与暖之间的微妙转换,一定得慢慢体会。有时候啊,若不是将两款茶对比着喝,是很难察觉出它们的区别的。淡中寻味,其实是碧螺春最为精妙之处,它就是在淡中寻味。它和乌龙茶、红茶不一样。我们都知道,绿茶作为绿茶的代表,经过尾雕后,会进行高温杀青。

如此一来,鲜叶中的活酶类物质活性丧失,不再发生酶促氧化反应。

所以说,茶叶从其生态环境中所带来的这种特质,基本上能够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碧螺春的芽较为鲜嫩,您在冲泡碧螺春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得采用上投法,先放水,再投茶。然后您就会看到一杯春色慢慢坠落,一根根茶叶落到水底,整个杯子犹如飘雪一般。此时您能感受到的,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花果香,口中也会有生津的感觉。真的,在您饮用碧螺春的时候,脑海中完全能够呈现出江南的诗情画意那般的场景。这是一款非常美妙的茶。

六、碧螺春的品饮感悟与建议

我认为啊,首先来说,我还是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跟大家讲讲,喝碧螺春和喝龙井,就有点像我们品鉴康熙爷时期的瓷器和乾隆爷时期的瓷器。康熙爷的审美与乾隆爷的审美,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碧螺春特别清幽清雅,我身边喜欢喝碧螺春的人,多数都带有文艺文化特质,喜欢绿茶的那种淡雅之气。

淡中寻味。就如同我们常说的岩茶,您会发现喝岩茶时,起初可能喜欢水仙的香、肉桂的香,这种香很直接。但最后您会发觉,更喜欢的不是以香求味,而是以味求香的那种茶韵,这种茶喝久了更舒适。

任何茶皆是如此,我还是建议大家喝茶别太浓,尽量淡一些。从健康角度讲,我们也不应把茶泡得太浓。有时不能因为喜欢某种味道,就多放茶叶、多焖一会儿,这并非绿茶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喝绿茶时,一是观色闻香,再者品饮时,一定是追求清清淡淡、清清爽爽的感觉。碧螺春作为一款茶,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如今,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排序中。

它都是我国一款非常重要的名茶,虽然产量少,就东西山两个山头。但它的名声、名气,还有那全芽的绿茶形态,堪称绿茶里的精品,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在古今十大名茶中,它必然占有一席之地。没错,就像碧螺春,早春时节,这种迷你的产量基本被喜欢它的粉丝们争相抢购、品尝。实际上,大多数人寻找碧螺春,或者在很多外省的茶城里找碧螺春时,都很难找到正宗的,基本上都是四川茶之类的居多,对吧?

七、江苏与浙江茶的“纠葛”

另外要说的是,当您到苏州旅游时,会发现苏州当地老百姓喝碧螺春的也不多,原因很简单。正宗的碧螺春价格摆在那儿,茶农家里一斤一千多到两千的价格很正常,每年还有所浮动。当地老百姓喝得最多的,就像我刚才跟大家讲的,谷雨时节一过,这个节气很特别。就像北方的乡村,谷雨一过,茶叶就不嫩了,变得发柴。谷雨时节,碧螺春提不出毫来,那干脆就不那么讲究了,直接做个草青。这是苏州当地人最常喝的,滋味浓且耐泡,除了颜值不高,其他方面都不错。苏州的草青在当地也颇受欢迎,这种茶非常接地气。基本上每年您去苏州游玩,听听评弹,听听昆曲,点一杯草青,吃两颗花生米,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对啊,这就是碧螺春。还有啊,说到碧螺春,我们把古今十大名茶都讲完了,特别是碧螺春和龙井。

我发现一件挺有趣的事,我觉得浙江茶和江苏茶从古至今就像一对欢喜冤家,很是逗人。回想最早的唐朝,那时就有江苏的阳县茶,还有浙江的顾渚紫笋。这两款茶从唐朝开始就各有千秋,当时记得没有分出第一,蒙山茶倒是并列第二。直到现在,苏州的碧螺春和杭州的龙井茶,我们依然难以厚此薄彼。您要是喜欢清雅的风格,味道淡中寻味,那就选碧螺春;您要是想喝浓烈的绿茶口感,那就去喝龙井。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一个像范蠡,一个像西施,对吧?全看您个人的喜好。这可真是件有意思的事,一直争斗到现在。确实很有趣,所以说茶文化啊,只要大家喜欢喝茶,慢慢去了解背后的茶叶文化,就会发现这里面值得琢磨和品味的东西非常多。今天我们聊了碧螺春,在现代十大名茶中,我们选了四款绿茶,分别是龙井、碧螺春、猴魁和安吉白。下期我们讲什么呢?下期跟大家分享安徽的太平猴魁。 喝碧螺春和喝龙井,就像品鉴康熙爷和乾隆爷时期瓷器的审美。喜欢碧螺春的人往往带有文艺特质,喜欢绿茶的淡雅之气,淡中寻味。

喝茶别太浓,绿茶要清淡清爽。碧螺春从古至今,在各种排名里都是名茶,虽然产量少,但地位重要,是绿茶中的精品。早春的碧螺春产量极少,粉丝们争相购买,可在外省的茶城很难找到正宗的。苏州当地老百姓喝得也少,因为正宗的太贵,他们大多喝谷雨过后的草青,滋味浓耐泡,除了颜值差点,其他方面都很好,非常接地气。说到碧螺春,会发现浙江茶和江苏茶从古至今就像欢喜冤家。唐朝时的阳羡茶和顾渚紫笋,如今的碧螺春和龙井茶,都各具特色,无法分出高低,全凭个人喜好。茶文化值得细细品味,今天聊了碧螺春,选的四款绿茶还有龙井、猴魁和安吉白,下期分享安徽的太平猴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