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PDF

碧螺春(古)

一,清朝与贡茶

碧螺春茶,今天所谈的这款茶,其背景来到了清朝。一般而言,说到清朝,在故事及影视剧中演绎最多的往往围绕着康雍乾时期。就连古玩收藏领域也是如此,比如提及宋瓷、明清瓷器,若能搜到一件乾隆的官窑,那可真是难得的幸事。这足以说明,在清朝的文化范畴中,大家对康雍乾时期的了解更为深入,关注也更多,喜爱程度自然更高。而从我们内心的角度来讲,乾隆之后,我一直觉得乾隆是古代皇帝当中最享福的一位。他的爷爷为他稳固了江山,父亲更是励精图治,多年辛勤付出,为他缔造了太平盛世、国富民强的大好局面,轮到他时,自然可以坐享其成。

所以当我们谈到清朝时,清朝的贡茶众多,其中最出名的我们挑选出了三款。这三款贡茶大家耳熟能详,而且这三款茶分别与康雍乾三人相关,有着各自的故事。唐朝有三款贡茶,宋朝两款,明朝两款。到了清朝,这三款茶与这爷仨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康熙与茶

首先呢,咱们从康熙说起。咱们都知道,康熙爷的文治武功在影视剧当中,尤其是陈道明老师的演绎,那真是绝了,我一直特别喜欢。先不说康熙爷本人究竟有多英俊,反正经过陈老师的精彩诠释,就让人特别喜欢这个人物。还有斯琴高娃老师饰演的孝庄形象,每次看都让人满心欢喜。康熙爷确实在文治武功各方面,于古代帝王当中都能名列前茅。接下来,康熙爷跟茶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咱们今天要聊的这款茶跟康熙也有着故事。到了清朝,有一款历史上极为有名的贡茶,即便是现在咱们也耳熟能详,常常提及,那就是跟康熙爷有关的碧螺春。碧螺春的茶芽细细瘦瘦的,感觉跟历史上康熙的形象还挺契合,像是个清瘦的老头。而更多时候,说起碧螺春,咱们得先讲讲它产自何处。碧螺春产自洞庭山,好多人,包括一些刚开始学习茶叶知识的人,考试时经常会混淆。洞庭山可不是洞庭湖,洞庭山指的是苏州太湖上的两座小山,这两座小山宛如两个海岛,就叫洞庭山,山上产的茶就叫洞庭碧螺春。可不是洞庭湖的君山银针哟,大家千万别弄混了。

说起碧螺春这个名字,就如同苏州这个地方给人的感觉,一想到碧螺春,就能联想到吴侬软语的苏州人文文化。碧螺春这款茶确实具有非常典型的当地特质。咱们要知道,在江苏这个地方,产茶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宋朝的时候,苏州还叫吴郡,就有记载说洞庭山出美茶,而且那时就已经入宫了,不过当时可不叫碧螺春

三,碧螺春名字溯源

碧螺春,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让我慢慢为大家讲述。后来到了明朝,陈继儒在《太平清话》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洞庭山出茶,唐宋入贡,下有水月寺,即贡茶院也。”意思是说,洞庭山所产的茶在唐宋时期就已入贡,并且下方还有个水月寺。所以我就在想,这款茶或许与水月寺或多或少有些关联。在这个时期,说白了,碧螺春在还没有这个名字之前,它的前身叫做水月茶。由于唐宋时期就能入贡,足以说明当时产自东西山上的水月茶品质上乘。而且,在唐宋时期,制茶工艺还停留在蒸青,这跟我们现在所认知的碧螺春是有差距的,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碧螺春已经是炒青了。到了明朝,朱元璋看到宋朝做茶极为奢侈,觉得喝茶没必要如此复杂,于是废团改散。从那时起,对于老百姓以及茶事的发展来说,真的是功不可没。要是没有这一变革,六大茶类的派系也难以演化形成。要是还保留着宋朝那种复杂的制茶方式,老百姓想喝到一口好茶可就不容易了,毕竟制作过程太费劲。

明朝时期,有个大文学家叫王敖,他本就是苏州人。当时他有关于茶的一段记载,说“茶出吴县西山,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这就意味着,到了明朝的时候,太湖东西山的茶,说的就是西山的茶。从这点来讲,后面咱们会说到现在的碧螺春。其实以前真正产茶的根儿还在西山。如今我们知道,太湖上的西山通了太湖大桥,以前没通大桥的时候,茶都是通过小船运到东山上贩卖,因为东山与苏州相连。所以,大家只知道东山碧螺春,而没听说过西山碧螺春,但实际上根儿就在西山。当时西山碧螺春在技术层面就已经很出色,虽说那时这款茶还不叫碧螺春,但这里的茶已经相当出名。我们知道,宋朝南迁以后,整个苏浙地区文人墨客云集,国家富庶。所以会发现,宋朝好多官窑瓷器等物件都围绕着杭州周边出现,当时苏州离杭州不远,这里的好茶自然受到文人雅士、官员等阶层的追捧。

四,康熙赐名碧螺春

碧螺春这个名字是何时出现的呢?在清朝,有一种说法是康熙爷给起的名。但今天咱们就是想以开放的方式跟大家交流,所以咱们得把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认真探究一下,包括我前面为啥跟大家讲了那么多看似不太有趣的内容,其实最终就是想跟大家探讨碧螺春到底是不是康熙爷命名的。在清朝,王维在关于碧螺春的记述中提到,茶出洞庭西山,名剔目。由于明朝废团改散,清朝的绿茶已经出现炒青,所以那时的碧螺春不叫碧螺春,而叫剔目。这种茶因其细长如目或弯弯的细毛,不过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碧螺春是螺形,从形态上看对不上。那康熙爷赐名是怎么回事呢?我先跟大家说一说。当年康熙爷下江南,来到苏州的西山岛,喝了这里的茶。当时进贡时,康熙爷觉得这茶非常好,就问这茶叫什么名字,好多人说这茶叫“吓煞人香”。

“吓煞人香”,康熙爷当时就说这个名字太不雅了,这么好的一款茶,香气扑鼻,可这名字着实不够雅致。所以康熙爷说,你看这茶,它的条索卷曲,茶色碧绿,又采于早春时节,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碧螺春。您刚才说的王维应该是清代的,不是唐代的那位大诗人。这便是康熙爷赐名的一种说法,也就是说康熙爷确实到过这里,也确实喝过这里的茶。当时这茶有个土名叫“吓煞人香”,品质非常好。只是这名字不出名,康熙爷依据它的形态给赐了名。但是我们要知道,在康熙时期,苏州的炒青绿茶还没有达到螺形的形状。其实在康熙那个时代,这种卷曲如螺的形态还做不出来呢,要是茶形没有卷曲成螺,又怎么会依据形态赐名碧螺春呢?这是不是值得探究一番呢?

五,碧螺春名字的其他可能

其实啊,关于碧螺春名字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我觉得更靠谱一些。在碧螺湖的西山洞庭西山岛上有一座海拔很高的山峰叫碧螺峰。碧螺峰产的茶,所以这碧螺春的名字可能与碧螺峰有关联。我觉得这点更合理,就像咱们上次跟大家分享的顾渚紫笋。要是让谁去猜猜顾渚是个啥形态,可能猜不出来,但对于当地百姓来说,顾渚是地名,顾渚山上产的茶就叫顾渚紫笋。那对于碧螺春来说,要是逆向思考,碧绿色、螺形、春天采摘,所以叫碧螺春,这在推理上说得通。

但咱们刚才也提到了,在康熙爷那个时候,茶还没有卷曲成螺,工艺还没达到我们现在所说的碧螺春的工艺标准。它还是那种细长条形的,就像眉毛眼睛似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叫碧螺春。康熙也不大可能因为它有点像螺就给起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碧螺春真正的名字可能跟西山后山的碧螺峰更有渊源。毕竟从宋朝、明朝到清朝的文献记载来看,碧螺春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都指向西山。

文人墨客闲来无事,驾着一叶小舟到西山游览一番,顺便品尝一下当地的茶,这才有了相关的文字记载,而后慢慢演化发展。不过,我觉得这种情况很正常,如果碧螺春想要出名,不借助康熙爷的威名恐怕不太容易。这个道理就跟我们谈论茶的起源一样,比如说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神农尝百草,据说他的肚子是透明的,我们也无法去深究这件事。就像神农尝百草,日遇 72 毒得荼而解之,这便是茶的由来。

很多时候我们说茶发乎神农氏,这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祖师爷文化,都想找一个良好的形象作为祖师爷来代言,这样才能立得住脚,茶也是如此。一说起康熙爷赐名,大家都兴致勃勃,都想尝尝康熙爷赐名的好茶。

六,文人与碧螺春

我记得历史上有这么个事儿,跟这很像。说是康熙赐名,故事编得有模有样,但实际上那时还没有这种茶,一听就知道是假的。我记得有个历史专家讲过一个关于椅子考古的例子。有人说有个凳子,好多人就分析这是不是汉朝的,还有专家讲了一大堆,做各种碳十四分析之类的。最后有个专家站出来说汉朝人不坐椅子,他们都是席地而坐,根本没有这种椅子,所以这不可能是汉朝的。这就像刚才说的道理,很多东西从故事推理的角度看能说得通,但结合历史背景就不成立了。

好啦,就像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看到的,经常有把唐三彩的小马放在家里当摆件的,那其实是下葬用的,是陪葬品,谁会在家里摆这个呀?这就是很多东西没弄明白。所以今天跟大家聊了这么多,就是想探寻一下碧螺春。确实,到现在为止,它是一款非常出名的茶。关于碧螺春的前世,我们今天聊了不少,它的今生会在新十大名茶中提及,为什么它能在新十大名茶中呢?因为到现在为止,新十大名茶的排序还是依据知名度、流行趋势、大家的认可度,像碧螺春这样耳熟能详的茶肯定跑不了。

所以呢,它现在的口味、传承等情况,我们会在新十大名茶中来讲。不过从古十大名茶中也有它。我想问,虽说名字可能跟康熙没关系,但您有没有考证过康熙是否真的喜欢这款茶?我觉得有可能,毕竟好茶肯定要供给皇上喝,皇上觉得不错,这是有可能的。也许康熙说过,后来被后人添油加醋、杜撰一番,可能原本只是简单说几句,最后变成夸赞了两个小时。这是有证可循的,说白了,碧螺春在清朝确实是贡茶,这是有证据可考的。当时,清朝有两款重要的贡茶,除了碧螺春,一提到康熙爷和贡茶,想到的还有乾隆爷代言的龙井,这是有明确出处的。

所以说这两款茶,待会儿等我跟大家聊乾隆时期的茶时,还会再次分享。而且它们一直就如同绿茶中的双子星一般。有时候我常打个比方,我们的茶艺老师也经常说,如果把碧螺春比作吴侬软语的西施,那龙井就是范蠡,就是这种感觉。哎呀,所以说它们俩就像才子佳人。所以也就应了苏轼那句话“从来佳茗似佳人”,不过这句话是苏轼在杭州写的,我感觉用在碧螺春上可能更贴切一些。

所以说我们今天聊的古代名茶碧螺春。如今的碧螺春跟以前大不相同,碧螺春从宋朝开始发展,到明朝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到清朝以后,它被列为贡茶,炒青工艺出现,后期卷曲成螺,或许才有了碧螺春这个名字,也有可能是先有了名字,后来才有了卷曲成螺的形态。

这款名茶到现在,我们还能原汁原味地喝到它的味道,但是会发现如今想喝到一款正宗的碧螺春,难度系数比以前可一点儿都不低。就现在而言,我们想知道整个太湖的东西山每年到底能产多少,我们能喝到多少。每年大概的,现在整个碧螺春的市场行情又是如何?这些我们会在新十大名茶当中再慢慢跟大家聊。大家要注意,古十大名茶和新十大名茶中都有碧螺春。古时候的碧螺春,特别是康熙时候的碧螺春,它是不卷曲的,是直的条索型,而现代的碧螺春是卷曲成螺的。确实,这您可以区分一下古今的区别。那么今天古十大名茶中的碧螺春,我们就先聊到这儿,碧螺春今生的故事,我们会在新十大名茶当中继续跟大家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