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茶后期转化原理
1,茶多酚在普洱茶后转化中的影响
茶多酚,可谓是茶叶诸多内涵物质中的嫡长子,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啊。对普洱茶的苦涩啊、收敛性、茶叶香气、茶汤醇厚、茶汤汤色,都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物质。
那么从普洱茶后转化过程整体来看,多酚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那么,在多酚含量渐少的后转化过程中,茶多酚依然直接或间接地对茶叶品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儿茶素相关影响
茶多酚中占比最大的达到了60%到80%的儿茶树组份,性质活泼,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所以它才抗氧化呀。特别是在水溶液和酚氧化酶存在时,儿茶树的氧化效率进程更快。那么这个酚氧化酶呢,比如杀青后的残余的过氧化物酶,和后转化过程中,微生物代谢所带来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那么儿茶素的氧化过程路径为:儿茶素氧化缩合为邻醌,进一步到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首先通过字面意识,就很直观地可以了解到,后转化中普洱茶茶汤的汤色由浅入深,正是由于儿茶素类氧化的结果。同时而茶树本身,以及其氧化产物邻醌、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都易与叶底蛋白发生结合,所以叶底颜色也随之逐渐深沉。
由此可知,茶多酚在后转化中,对茶汤汤色和叶底颜色都有直接作用。
2)对汤感和水路的影响
在后转化中,因为会带来苦涩口感的茶多酚的含量的降低,同时儿茶素中占比高达70%到80%的苦涩度很高的复杂儿茶素,降解为苦涩度弱、味道爽口且有醇厚感的简单儿茶素,进而茶汤的出色和苦涩明显降低,醇和感更好,水路细腻度增加,使得茶汤整体滋味表现得到优化。
由此可知,茶多酚在后转化中,对汤感和水路的提升都有直接作用。
3)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刚刚讲的儿茶素的氧化产物,邻醌可以氧化茶叶中的一些氨基酸,使其脱缩脱氨,产生少了一个碳原子的芳香类物质,醛类,比如与苯丙氨酸产生玫瑰花香,与丙氨酸产生花香,由此可以更加丰富茶叶的香气体系。而新生成的香气是可溶的(酚酸、缩酚酸),可以进入茶汤,这对提高茶叶的滋味和香气,有良好的作用。而这个反应的过程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是史崔克降解作用。
而且可不止氨基酸,磷酚还可以氧化茶叶中的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和醇类,生成香气,比如邻醌氧化类胡萝卜素生成紫罗酮芳香物质,再进一步,将其氧化为带有果实和干果香的茶螺烯酮和甜桃香的二氢海葵内酯,这两者,都是高品质茶叶的代表性芳香物质。
更有趣的是,邻醌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可以被还原为酚,所以这个酚氧化为醌,醌还原为酚的动态反应体系,可以促进茶叶多种香气的不断形成。《茶多酚化学》
由此可见,茶多酚在后转化中,对茶叶的香气有重要贡献。
4)对苦味的影响
茶多酚中,占茶叶干重3%到4%的黄酮醇类,可以增加咖啡碱的苦味。所以随着后转化过程中,黄酮醇类含量的降低,这种联动的苦味也随之弱化消减。
5)对鲜爽度的影响
单纯的多酚只有苦涩,而单纯的氨基酸,也只有像味精一样的鲜味,这两者单拿出来,口感都不咋地,两者只有结合才会带来鲜爽茶味。
而随着后转化中两者的含量均降低,尤其是氨基酸,所以呢,这种联动的鲜爽度也渐行渐少。
6)热裂解的影响
科学实验表明,高温环境,存茶会使得儿茶树发生热裂碱,产生没食子酸、二氧化碳、苯甲酸等无色物质,这对茶叶香气、茶汤醇厚不利,有可能导致茶叶过度酸化。
7)对游离咖啡碱及苦味的影响
后转化中,与咖啡碱缔合后,共同沉淀到叶低蛋白上的,由多酚类氧化而得的色素复合物,因为降解而分解,进而释放出游离咖啡碱,所以啊普洱茶后转化过程中,某个不可确定的阶段,因为这样的游离咖啡碱短暂的增加,而使得茶汤暂时出现了苦味的增强。
综上所述,这就是茶多酚在普洱茶后转化过程中,对茶叶综合品质产生直接且至关重要影响的扎实严谨的科学原理。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对更多茶人,建立普洱茶后转化的正统、科学的正确认知和存茶实践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2,咖啡碱在普洱茶后转化中的影响
咖啡碱是茶叶特征性含氮化合物,占茶叶柑中的2%到4%,而且,占茶叶中80%以上的咖啡碱都易溶于水,尤其是80度以上的热水《普洱茶与微生物》。它的味蕾值很低,也就是说,它有点量,就很容易被味蕾感知感受到啊。那么咖啡碱与茶汤苦味相关系数,达到了0.879,也就是,咖啡碱的苦味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所以它是茶汤苦味的重要成味物质,同时它也是茶叶典型的风味物质。
这个咖啡碱的含量,一般与成品茶品质级别呈正相关。那么咖啡碱在普洱茶后转化中,整体含量呈下降趋势。
1)对简单儿茶素的影响
咖啡碱对简单儿茶素的苦味和回甘,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所以,在普洱茶后转化前期一定阶段内,这种联动的苦甘交融的复合口感,有利于茶汤的浓爽度和丰富度,尤其是非高温的相对低温的存储环境,比如22、23摄氏度,更有益于简单儿茶素的形成和积累,那进而,就更有利于这种联动口感的产生的物质基础。
2)与茶多酚氧化产物的作用及冷后浑现象
单纯的咖啡碱表现出苦味,而当咖啡碱与茶多酚氧化产物的水溶性茶色素,比如茶黄素、茶红素,以氢键缔合形成复合络合物时,就呈现出了鲜爽味,弱化其苦味。这种联动的鲜爽感,在普洱茶后转化一定阶段内的茶汤中,都有持续的体现。而这种鲜爽的络合物,会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而从水中分离出,呈现出乳酪状,在国内外的茶叶科学中称这种现象为冷后浑。像那种内质不足、水溶物质少、滋味寡薄的茶汤,就无法呈现冷后浑。
3)对游离咖啡碱及苦味的影响
上期讲过,与多酚氧化产物作用后,共同沉淀到叶低蛋白上的,和刚刚第二点的鲜爽味的复合络合物,在后转化中,都会因为与咖啡碱缔合的茶色素,因为降解分解,而让咖啡碱游离出来,这就使得普洱茶后转化中,某个不确定的阶段内,茶汤滋味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暂时性苦味提高。
4)升华对茶汤滋味的影响
咖啡碱在120度时会升华,所以啊如果以晒青毛茶散料的方式,存储了一定阶段后,突然就想压成饼了,或者喝茶喜好突变,就爱上了烘青这个茶味了,而把这个散茶老料新压饼或者烘焙,会导致老料新压饼后,或者烘后的茶汤滋味,因为咖啡碱部分挥发,而使得尤其产生的苦味些许弱化。
5)有益微生物对咖啡碱含量的影响
在普洱茶醇储后转化中,很有可能参与到其中的,对后转化起着重要的正向作用的有益微生物,比如全球公认的,酶解效果和饮食安全性俱佳的黑曲霉,会代谢出高级芳香物质苯甲醛,进而为茶汤带来了怡人苦杏仁味的根酶和可以代谢出他汀的青酶,这些对普洱茶后转化非常有益的霉菌微生物,同时也会使得咖啡碱的含量缓缓增加,这就延缓了在整个后转化过程当中,咖啡碱含量降低的大趋势。
这就是咖啡碱在普洱茶后转化中,对茶叶品质的重要影响和联动作用,绝对不是只有苦味那么简单。
3,氨基酸在普洱茶后转化中的影响
在我国各类茶中,普洱茶与白茶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最为齐全。那么这期,就来讲讲普洱茶后转化中的氨基酸,它是新普洱生茶、新白茶、绿茶的茶汤鲜水味的重要物质,也是对普洱茶的香气、滋味、生津产生直接作用的重要品质成分。
氨基酸占茶叶干物质的1%到3%,而其中对茶叶品质起到直接作用的,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很少啊,比如各产区的普洱茶中,可溶性氨基酸平均含量仅为1.76%,但是如此微含量,却对茶叶品质起到明显正相关作用。
那么在普洱茶后转化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先是下降,再微微上升,最后持续下降的总量明显减少趋势。
1)自带香味滋味及对茶汤风味的影响
茶叶中的一些氨基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香味喝滋味,比如,茶叶中的主要氨基酸,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这三者就占了茶叶氨基酸总量的80%。那咱们来看,茶氨酸是鲜甜味、焦糖香,谷氨酸是鲜甜味、花香,天门冬氨酸是酸甜鲜味。还有玫瑰花香、鲜甜味的苯丙氨酸啊,似花香、鲜甜味的丙氨酸类,类酒香、鲜甜味的四氨酸,这些自带鲜爽度和香甜滋味的氨基酸,会调节茶汤风味平衡,缓和茶汤苦涩度啊。那么随着后转化,这些氨基酸的含量在下降,那么尤其所带来的香甜鲜爽度,也会随之弱化消减。
2)茶氨酸的相关作用及变化影响
刚刚讲到的,占茶叶氨基酸总量80%的三巨头之一的茶氨酸自己就占了50%,而且他还占茶叶干重的1%到2%,是茶树体内最为重要的一种氨基酸,与茶鲜叶品质相关系数高达0.989,它极易溶于水,而且热稳定性好,所以冲泡茶叶的水温越高,茶氨酸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就越好,它是茶叶氨基酸中的绝对王者,而且还是茶叶润甜生津的主要成分,同时,茶氨酸还可以对简单儿茶素的回甘,起到些许的增强作用,而在后转化过程中,随着它的含量下降,那么由它产生的生津和联动的回甘,也就逐渐弱化。
3)与多酚、咖啡碱作用及口感变化
前面的内容讲过,单纯的多酚是味苦涩,而单纯的氨基酸,也只有像味精一样的鲜味,它俩单独的味道都不怎么样,只有两者结合,才会金风玉露一相逢,出现鲜爽茶味,所以啊氨基酸可以与多酚类,或者是咖啡碱作用,增强茶汤滋味的强度和鲜爽度,而这种联动的口感,会随着后转化中,氨基酸总量的消减而减弱。
4)与茶多酚氧化产物反应及香气变化
前面内容还讲过,氨基酸可以与茶多酚氧化产物邻醌发生反应,被邻醌氧化脱缩脱氨,生成芳香物质,醛。而这些新生成的物质,对茶汤的香气和滋味都有良好的作用,但随着后转化中,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均下降,这种联动反应产生的香气也递减。
5)含量短暂回升及对品质影响
大量科学数据表明,存茶后转化中,氨基酸含量在整体下降的大趋势下,却在后转化前期的某个不确定的阶段,出现了短暂的回升,是因为茶叶水溶性蛋白质水解,形成了氨基酸,而虽然在茶叶干物质中占比20%到30%的蛋白质,却仅有1%到2%是水溶性蛋白质。所以,导致后转化中氨基酸含量稍稍回升的,这种作用的持续力,不够。不过呢,因为,对茶叶品质起到主导作用的茶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在下降,这些对茶汤的滋味和香气,作用较大的优势氨基酸组分在锐减,所以啊即便在后转化中,由可溶性蛋白质水解形成了后续氨基酸,但是对茶汤整体品质改善不大。
6)外源氨基酸的影响
上述5点呢,说的都是茶叶内源氨基酸,在后转化中的变化,不过千万别忘了,在普洱茶后转化中,重中之重的,还有有益微生物菌群,参与到后转化过程中,而有益微生物中恰好有一种啊,集滋味鲜美和营养丰富于一身的天然食品,它就是酵母菌,它本身就富含氨基酸、肽和蛋白质,那么在普洱茶后转化过程中,如果因为存茶环境适当,而使得酵母菌可以借助茶叶内质,来进行持续的生长繁衍,进而,使得因其所带来的外源氨基酸的加入,会有效的延缓普洱茶后转化中,氨基酸总量下降的趋势,同时对氨基酸有益滋味的保留有一定的作用。这个点,是作为后发酵茶的普洱茶所特有的,也是普洱茶有生命力、有活力的表现之一。
这就是茶叶氨基酸在普洱茶后转化中,对茶叶品质的综合影响和协同作用的变化,不仅仅在感官风味上,更有这种缜密的思考和推理,给人带来的成长和妙趣呀。
4,普洱茶后转化中芳香物质的影响
在存储得当的普洱茶后转化中,从晒青毛茶或者新生茶到中期生茶,再到老生茶、陈茶,这个过程,仅仅从越陈越香的,这个香字的字面意识,来直观理解,也就是芳香物质组分的前后改变,用茶叶科学来如何解释呢?
首先得知道,香气是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指标,而茶叶的香气品质,是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综合表现。那么在普洱茶后转化中,由香气的综合作用,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香型,正是由各个阶段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的比例进行组合,所呈现出来的特有的香气类型。
那么,茶叶香气对茶叶品质是如此重要,且从各类茶叶中,目前分离鉴定出来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约700种。你看它的种类又如此丰富,但是茶叶的香气物质,占茶叶干重的比例却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呢?令人不可思议啊,无论是茶鲜叶还是成品茶中,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占比,仅仅是茶叶干重的万分之几,甚至十万分之几。看来人类的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个说法,在茶的芳香物质上也是适用的。
更匪夷所思的是,已经就少的可怜的茶叶香气中,含有大量的香气成分,对茶叶香型的贡献并不是很大,但是某些香气成分含量虽然很低,对茶叶香型,反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像有些时候,真理并不被大众所理解和掌握,却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影响,正如博尔赫斯说一个民族的代表人物,往往与这个民族大多数人的精神状况背道而驰,所以在联想孟子所言自凡尔说,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此璀璨的人文品格和精神,与虽然少之又少,却不屈的,支撑了整个茶叶香气体系的内核,芳香物质,何其相似啊,何谓禅茶一味,此中便有真意啊。
那么在普洱茶后转化中,新茶和老茶各自的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芳香物质,主份和越陈越香,有可能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1)新生茶代表性芳香物质及变化
大量科学实验数据表明,普洱茶的晒青毛茶或者新生茶中,最具代表性的芳香物质是,有着怡人的花香,或者果香的高沸点芳香物质,芳樟醇,有着特殊玫瑰花香的高沸点芳香物质,香叶醇及其衍生物,有着柔和的松烟香、木质感的阿拉法松油醇。那么随着后转化过程,微生物参与到其中,发生了酶促、湿热氧化等诸多错综复杂的联动反应,使得原有的芳香物质主分和香型表达,发生了巨变,逐渐的转化为沉香和沉醇味。
2)中老茶代表性芳香物质及变化
大量科学实验数据表明,普洱茶存储后的中老茶的沉香的这个香型的芳香物质,有什么呢?最典型的就是,杂氧化合物的甲氧基苯类、铁烯醇及其衍生物,具有强烈花木香的芳樟醇氧化物,带有清晰明快的菌花香的庚二烯醛,和维生素C的降解产物糠醛,具有鲜润甜桃香的类胡萝卜素的氧化产物,二氢海葵内酯,还有酰二烯醇、戊烯醇等诸多芳香物质,综合呈现出来怡人、醇和的陈香。那么在醇茶期间后转化的一定阶段内啊,你像甲氧基苯类、芳状醇氧化物、庚二烯醛、戊烯醇、二氢海葵内酯的含量是渐渐增多的,这就对沉香的表现有一定的争议。
3)原料对越陈越香的影响
因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适宜的春茶的嫩芽和新梢中,所含有的高级芳香物质啊,能带来花香、果香的芳樟醇、香叶醇、苯乙醇,和可以表现出香气的部分茶叶氨基酸组分,以及可以增加茶汤香气、滋味表现的可溶性果胶的含量更为丰富饱满,所以这样的高等级茶叶原料,所制成的成品普洱茶,在合理存储的有转化中,更具有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和优势。
4)存茶温度
大量科学实验数据表明,存茶后转化中,相对低温,比如22-23摄氏度,更有益于第二点所讲的,普洱茶后转化,独有的陈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而高温存茶,比如35摄氏度以上,会使得茶叶的香气总量,和陈香物质减弱。所以啊陈茶环境的相对低温,更有益于越陈越香的出现。
5)酵母菌的影响
参与普洱茶后转化的有益微生物中,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酵母菌,同时还具有屏蔽异臭味的生物功能。为普洱茶越陈越香,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保驾护航的助力。
综上所述,这就是在普洱茶后转化中,因为其内在的芳香物质的组分,和香型的巨变,所带来的越陈越香的正确的科学解释。
5,普洱茶越陈越香不恰当
存储环境,存储时间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