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茶(今)
一、普洱茶的历史渊源
在古十大名茶当中,咱们之前也聊过普洱茶,它出现得相对较晚。在雍正时期,由于改土归流这一政策,普洱茶才被纳入贡茶的序列,自此咱们才有机会喝到普洱茶。当时普洱茶讲究精丝油种植,原因在于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在马背上征战时对于解忧清腻的需求。云南的普洱茶从元代起就由当地的土官土司管理,想要获取并非易事。
当然,雍正爷推行改土归流并非只是为了喝普洱茶,更多是为了边疆的稳定,普洱茶的纳入算是一个副产品。那个时候所说的普洱是生普洱,而如今我们更多提及的则是熟普。包括在这次聊十大名茶时,我也会着重跟大家说一说熟普。
上次咱们聊普洱茶的时候,一直谈到了清末以及建国前的状况。由于古六大茶山逐渐衰败,清末出现的浩基茶也慢慢走向没落。新中国成立后,茶企获得了新生。但实际上,普洱茶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还是近些年来的事。就像上次聊金骏眉时提到的,05 年马帮进京,让北京开始知晓普洱茶。
二、普洱茶的盛衰起伏
普洱茶在 07 年可谓达到了最为繁盛的巅峰,然而随后逐渐走起了下坡路,直至 09 年跌入谷底。这期间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呢?只因大家突然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经过当地的采访了解,这里的茶青采集以及茶砖压制的制作过程,包括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且也并没有传说中那般神奇的功效。这使得普洱茶的声誉一落千丈,自此在谷底徘徊。不过,在 05 年至 09 年这几年间,人们的味蕾得到了一定培养,还是有一部分人喜欢喝普洱茶。
从 09 年开始,普洱茶慢慢注重品质。之前我们知道的多是台地茶,不分什么古树茶、老树茶、大树茶。但 09 年以后,古树茶的概念一经提出,大家又开始重新审视普洱茶,其江湖地位再度崛起。诸如各个知名山头的老班章、易武的茶树王,还有更为偏远地区的冰岛、昔归,以及区域内相对小众的薄荷糖等概念纷纷涌现。这些茶让普洱茶再次攀向了新的历史高度。
三、普洱茶厂的发展变迁
1957 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 1957 年,所有私人茶厂正式并入国营。这是什么概念呢?就像我之前跟大家说的那些好的集茶,比如同庆号、车顺号等这些在光绪年间出现的著名茶商号,到 1957 年都正式并入了国营茶厂。至此,私人茶庄宣告结束。在这个时候,所谓的古董茶、号级茶也就此终结,所以 1957 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可以称为古董茶。而后开启的是国营茶厂时代。
1957 年以后,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成立,出现了中间有八个中字相连的商标。这个商标从 1957 年开始启用,此时开启了中国茶的应季茶时代,而普洱茶也进入了应季茶阶段。随后到了 70 年代,大概 72 年左右,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和省土牧产进出口公司合并,又开启了七子饼茶的时代。
我们在聊古代四大名茶中的普洱茶时提到过,大清国的国标茶也是七子饼,不过以前是老秤的七两,我们现在是新秤的 357 克,一提是五斤。七子饼茶从 70 年代一直到 90 年代末,基本上都属于国营茶厂的序列。国营茶厂有昆明茶厂主要生产砖茶;孟海茶厂主要生产饼茶;下关厂则生产沱茶。
四、普洱茶的制作与收藏
这些国营茶厂在 2000 年以后进行了改制,变成了私有化。从 1957 年成为国营,不论是印级茶时代还是七子饼茶时代,一直到 2000 年左右,这期间生产的茶饼,一是按照国家要求定量生产,二是因为港澳地区喜欢喝普洱茶,他们会下订单采购,一定是按照订单来加工制作茶叶。当时的情况非常明晰,港澳地区喜欢喝这种茶,因为那里气候炎热,就像我们上次聊六堡茶时提到的,他们喜欢红浓陈醇的茶叶,普洱茶是他们的喜好之一,能帮助他们解忧去腻,这种茶从归类上可以归到黑茶里。
普洱茶运到香港后,他们会放置一段时间,泼上水,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加速发酵,发酵完成后,茶汤变得更浓更红褐色,口感更温和,也更耐泡,最后才上市销售。所以不难理解,真正催生普洱茶熟茶的出现,是源于那边的诉求和喜好。70 年代 73 年的时候,我们这边出现了熟茶工艺,就是因为香港地价上涨,他们不愿意自己加工茶叶,觉得成本太高。所以我们这边就想办法直接熟化好后给他们供应熟茶。在这样的市场契机下,率先由勐海茶厂开始研制熟茶工艺,之前研究了六堡茶的后发酵工艺,学习借鉴后慢慢研究出了熟普的工艺,于是 1973 年成为了熟普元年。
1973 年之前的熟普,如果您见到,那肯定是假的。所以您要知道这个节点,熟普的历史时间不长,也就跟我们改革开放的时间差不多,只有四、五十年。再往前说,如果谁说谁家有大几十年、百年的老熟普,那肯定不靠谱。刚才我给大家梳理了一下建国以后的情况,1957 年收归国营茶厂,一直到 2000 年之前都是按订单销售。所以那时候的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留存到现在的古董茶很少。只有在 90 年代末到 2000 年初,国有茶厂进行私有改制的最后那段时间,管理比较宽松,厂里会接很多小订单,所以那个时候市场上的茶叶很多。
在此之前,印级茶、七子饼茶都是有序可查、有规可循的。在这种情况下,留给私人藏家收藏的机会并不多。那时候,有一个当年负责台湾、香港地区采购茶叶的公司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当年在整个香港,谁家要是有一饼宋聘号的茶,那可是非常珍贵的古董茶,家里有一饼都得供起来。这说明在七八十年代,香港地区这种茶就已经很值钱且稀少。
可反观现在,都过去四十年了,市场上却有那么多所谓的好记茶。而且前两年还有个新闻,某台湾老师的一个大收藏家,收藏了一批普洱茶,好多老师都验证说没问题,是非常著名的好极茶。结果科学检测居然发现有农残类和荧光剂的东西,这事儿真让人觉得可笑。
五、普洱茶的市场现象
您看,这让我想起另一件真实的事,就像马未都先生以前讲瓷器收藏时说的,他有个朋友跑到陕西弄了个陶俑马,就是兵马俑那种。这朋友把它当作从当地挖出来的出土文物,如获至宝。那马肚子当时是空心的,里面有沙子之类的东西,他就想清理干净。结果最后被一块碎玻璃渣子把手划破了。这朋友当时那心情,可比手疼多了。上千年的东西,哪来的玻璃片子,想想就觉得可笑。
这种事啊,咱们今天说起来,可不只是当个笑话聊聊。也是想提醒各位喜欢普洱茶的朋友。我特别想说,喜欢喝普洱茶,别去追求什么老茶收藏。我觉得这茶呀,收藏在哪都不如喝进肚子里合适。它不就是一款茶嘛!普洱深似海,藏不如喝。您看现在,有几个大的茶企,咱不方便提名,好多茶都做成了标杆,在茶圈里挺常见。您知道怎么个玩法吗?
这茶刚说要生产,茶叶还没影儿呢,一帮茶友就开始找人预定。有的把钱都打过去了,预定了半年还没见到茶叶。就算见到这茶,也不是拿来喝的。就比如人家说市场定价可能是一万块,您现在八千能拿到。这样一来,等市场上一推出定价一万,大家追捧的时候,可能就涨到两万了。把茶叶当成期货来玩,就是这么回事。说白了,您要是喜欢喝茶,我可不认为这种情况算是真喜欢喝茶。
而且,咱们普洱茶从 07 年开始下滑,到 09 年跌入低谷,之后又出现了古树茶的概念。慢慢地大家开始玩古树茶,谈论古树茶。您从现在开始会发现,所有的茶叶,包括整个广东芳村,这里的储藏量肯定是最多的。很明显,就算现在云南十年不产茶,存量也够全国老百姓喝的,存的量太大了。生茶一般要存一存再喝,这没问题,品质好的存完转化后确实是好茶。但好多人就是一味地存,存了一屋子生普,一年到头也没喝多少,这就不对了。
六、关于普洱茶的个人见解
所以说到这里,我还是想阐述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健康的茶叶,只有喝进肚子里才是真正有益健康的,才能为身体保驾护航。在生普和熟普之间,有个问题得说明白,那就是熟普肯定有更好的健康发展方向。就目前而言,我们喝进肚子里最多的还是熟普。虽说生普经过多年转化后,喝起来会更温和,不那么刺激肠胃,身边好多朋友都说,哪怕您胃再好,一年到头光喝生普也受不了。中医典籍里提到过,生普能解牛羊毒,油脂多,功效大。
在六大茶类中,普洱茶作为乔木茶,能长成参天大树,存活几百上千年,又是大叶种茶,茶叶里的咖啡碱和茶树类物质更多,所以我们喝完生普会感觉特别提神、有力,还能消食,不过胃里会空空的。但这种苦寒的特质也是生普的一个缺点。所以现在大家更多是以熟普为主,我身边很多人也开始以喝熟普为主。
但要注意,熟普是 73 年之后才有的,其实跟黑茶差不多。它本身属于黑茶的一种,单独有了普洱这个名字。普洱能位列十大名茶,这毫无问题。不过对于熟普,我要提醒大家,不管是生普还是熟普,都应以喝为主。至于收藏,您得慎重。我不劝大家藏或不藏,我向来不太坚持让大家搞茶叶收藏,而且您收藏的前提得是为了将来能少花钱喝到好茶。
就拿当年的新茶来说,比如生普、福鼎白茶,在新茶阶段,成本是很透明的,当年茶青的价格、压成饼后的价格,您都能较容易算出来。但老茶要是真正的老茶还好,关键是现在市场上做旧的太多,您很难辨别真假。就像我,在茶叶圈待了十几年,没事就喜欢琢磨研究,可依然觉得自己只是个初学者。尤其是像普洱茶这种饮品,咱们身边很多老前辈也是如此。
我经常看到有些专门玩普洱茶、玩了十多年的人,每年都去云南找好茶。看着人家采摘,看着人家采摘,看着人家炒完变成半成品,扎个口袋放床头,第二天再加工。为啥他们玩了这么多年还这么谨慎?还不是因为光凭口感和眼力难以判定这茶纯不纯。您要是不监督采摘,很难保证他们不会从跟前十几二十年的小树上摘叶子给您掺进去。除非您是神仙,能断定“我一喝这里有 2% 比例的小树茶”。这可比品酒师厉害多了,品酒师最多能品出十几样东西掺进去,您说品茶师能一眼看出这泡茶里有两片叶子是 20 年的,有两片叶子是 30 年的?那可做不到。
就像咱们在网上常见的,99 块钱一提的老班章还包邮。我常拿这个举例,不懂的人,觉得老班章是普洱茶的代名词,就像说岩茶就说大红袍一样。但其实老班章这三个字含金量很高,只要是老班章村里的茶,甭管新树小树,一饼茶不上千甚至几千,都很难是真的。有时候啊,大家别光盯着网上买茶这事。特别是便宜茶,您肯定知道有问题,就图个乐。但怕就怕买贵茶,钱花了,买的还是便宜货,那坑就大了。
所以有时候,大家是不是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挺难的,这就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互相交流探讨一饼茶,有时候再品一品,我觉得茶圈里朋友们做的这些事挺有意思。
七、对茶文化的期望
至此,我们的古今十大名茶,古代十个,现代十个,基本上就介绍完了。我希望大家看完这些茶的介绍以后,首先能达成一个共识。说白了,咱们应当先喜欢上中国的茶文化。您在喝茶这条路上,如果连茶背后的文化都不了解,又何谈喜欢呢?这就好比您说喜欢一个姑娘,想追求人家,却不了解人家的兴趣爱好,连人家生日都不知道,那怎么能打动人家呢?喝茶也是如此,咱们首先是味觉的体验,同时还有健康的诉求。
从更深层次来说,您得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对于您的判断有着非常直观且重要的作用。就像咱们提到的熟普的生产节点,还有以前国有茶业的时间序列。比如普洱茶从 05 年出现,09 年崩盘,09 年之后又有了古树茶的概念。要是您身边有一瓶写着古树普洱的茶,一看是 07 年的,那这瓶茶绝对不可能是古树茶,因为 07 年还没有古树茶的概念呢。
很多人,包括做茶的、打商标的,因为不了解这些,做仿品的时候就太离谱。您起码得研究下产品吧?就像白茶,人家说老白茶,就印个通用包装叫老白茶,为了显示老,打上 08 年、07 年的标签,卖个百八十块钱,谁信呢?他们忘了老白茶的概念,咱们对老白茶的概念和普洱茶不同,他们还停留在普洱茶的认知上,觉得普洱茶不说个十几二十年不敢称老,其实白茶总共流行才十几年,3 – 5 年就可以叫老白茶,他们不知道,所以就随便往前标时间。所以了解茶叶背后的历史,对咱们分辨和了解茶叶有很大帮助。
其次,您了解了历史,就会更喜欢它。再者,通过咱们这 20 期节目的分享,您了解了古今的名茶,尤其是现在的名茶,我希望您能去尝一尝,去了解一下,有机会还可以去原产地看看。去转一转,看看当地做茶的艰辛,一款好茶得来多么不容易,这样您就能清楚知道您手中的茶为什么是这个价格,从哪里来。
另外,我希望您在听咱们节目的时候,能建立起正确的喝茶认知。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要喝不同的茶叶。每种茶都多去了解,这样您才能对一款茶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就像我常说的,您没喝过岩茶,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肯定有个适应过程。
我有时身边的朋友会让我又好气又好笑,比如他跟我说:“我这岩茶喝着怎么这么难喝?”我问:“您是第一次喝吗?”他说:“对。”他这第一次喝就这么说,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很多时候,咱们普通茶友会把喝茶时茶的浓淡和茶叶等级的好坏混为一谈,殊不知有的茶越好越清,越差越浓。咱们评判茶的浓淡,得看它的内质,是不是内质丰富。淡不是说入口淡,而是说里面出了水味。所以说喝明白茶,把茶叶了解清楚,也方便咱们平时喝茶时能更准确地做出判断。
古今十大名茶,不管是有历史的,还是现代的,都只是茶的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希望咱们各位朋友们、各位支持者们,能一起为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贡献一点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喜欢茶、懂得茶、会品茶,咱们就达到目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