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秒懂茶叶的发酵
我们说茶叶陈化、转化,主要是指茶叶的发酵。茶叶的发酵分为2类,1类是红茶为代表的酶促氧化发酵,另外1类是以黑茶为代表的渥堆,微生物发酵。这2类发酵是什么意思呢?
1,酶促氧化发酵
我们继续深入看看这个“绿色小工厂”——茶树的奇妙之旅。
平日里,在阳光的照耀下,茶树这个“小工厂”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这些糖就像是维持工厂运转的“动力燃料”。当遭遇恶劣环境,如害虫侵扰、强紫外线照射或极端温度时,“小工厂”会启动特殊生产线,把部分糖转化成一种特殊的“战略储备物资”——茶多酚,存放在细胞这个“仓库”的特定区域。
随着威胁加剧,比如害虫持续肆虐,“小工厂”里一直待命的“智能工具”——酶,就被完全激活了。这些“智能工具”迅速从“仓库”中取出茶多酚。
接下来就进入到了关键的“酶促氧化发酵”环节。可以把这个环节想象成“小工厂”里的一个特殊“加工车间”。当酶与茶多酚相遇后,酶就像一位技艺高超且充满活力的“加工大师”,在氧气这位“助手”的协助下,对茶多酚进行一系列快速而精细的“加工操作”,也就是氧化反应。
茶多酚在酶的作用下,就像一块柔软的黏土,被不断地塑造和改变形态。它先变成邻醌,就好比黏土被初步塑形,接着邻醌进一步聚合,形成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物质,这就如同黏土被塑造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新生成的物质,就像是“小工厂”新制造出的威力更强大的“终极防御武器”。它们有的拥有更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更有效地驱赶害虫;有的具备更强的抗菌能力,能抵御病菌的侵袭;还有的能增强茶树细胞的韧性,让茶树更好地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
在这个“酶促氧化发酵”的过程中,茶树这个“小工厂”通过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不断调整和强化自身的防御体系,就如同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不断升级武器装备,以确保自己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持续演绎着生命的坚韧与奇妙。
2,微生物氧化发酵
咱们接着说茶叶的故事,这次来讲讲茶叶的微生物氧化发酵,我们还是把茶树的茶叶当作一个热闹的“小世界”,这里面正上演着一场特别的“生存与变化”的大戏。
当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经过了初步的处理,就像是给这个“小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邀请来了一群特殊的“居民”——微生物,比如黑曲霉、酵母菌、乳酸菌等等。这些微生物就像是一群充满好奇心又各有所长的“小食客”,它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个“小世界”里安营扎寨,开启自己的“美食之旅”。
黑曲霉这个“小食客”,它有着特殊的“进食工具”——分泌出的各种酶,比如淀粉酶、蛋白酶等。这些酶就像是它手中的“餐具”,淀粉酶能像一把把小剪刀,把茶叶中那些长长的淀粉大分子“剪”成一个个小小的糖类分子,作为自己的美食。蛋白酶则能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为它的生长提供营养。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中的大分子物质被逐渐分解,变得更加“易消化”。
酵母菌也是这个“小世界”里的重要“居民”。在“小世界”氧气充足的时候,酵母菌就像一个活力满满的“有氧健身爱好者”,欢快地进行有氧呼吸。它把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大量繁殖自己的“小伙伴”,让自己的家族迅速壮大。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这些物质为茶叶带来了独特的风味,就像是给茶叶增添了一种神秘的“香气魔法”。
还有乳酸菌,它也是喜欢在有氧环境中“工作”的“小能手”。在有氧的环境中,乳酸菌就像一个专注的“甜品师”,把茶叶中的糖类精心发酵,产生一些对茶叶风味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让茶叶带上了独特的味道,丰富了茶叶的口感层次,就像是给茶叶的味道添加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微生物在“进食”和生长过程中,还会分泌出多酚氧化酶。这就好比它们为了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专门打造了一件厉害的“秘密武器”。茶多酚本身是茶叶中储存的一种“特殊物资”,微生物分泌多酚氧化酶,是为了氧化茶多酚,从而获取其中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茶多酚在被多酚氧化酶氧化的过程中,会先变成邻醌,邻醌进一步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微生物正是可以利用这些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来满足自身生长和代谢的需求。比如,这些氧化产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帮助它们更好地在茶叶这个“小世界”里生存和繁衍。
而且,微生物分泌的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进一步催化茶叶中的茶多酚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就好像是给茶多酚这个“原材料”找到了新的“加工师傅”,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茶多酚被氧化,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茶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让茶叶从原本的鲜叶,经过微生物氧化发酵,变成了像黑茶那样别具一格、韵味十足的茶类。
在这个茶叶的微生物氧化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们就像是一群勤劳而又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茶叶的“命运”,让茶叶在这个奇妙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蜕变,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