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茉莉花茶

福建茉莉花茶

一、茉莉花茶在北方的记忆与认知

福建的茉莉花茶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原始发行地,我们北方喝到的,以前喝到的最初的茉莉花,主要是从福建过来的。虽然,四川有茉莉花儿,苏州有茉莉花儿,但是福建茉莉花还是在北方更被认可一些。大多数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讲的话,童年的记忆对茶的认知,可能都是从茉莉花茶开始的。茶叶抓一把,往里一扔,拿开水一炸。有的那老爷子喝茶喝的味儿比较重,基本上一杯茶当中的话,一半以上都是茶叶。

但是,这款非常熟悉茶,我们未必能对它有多了解,是最熟悉又反倒很陌生的一款茶。一些人一直以为这个茉莉花茶,就是家里养的那一盆茉莉花,把哪个嫩芽摘下来以后,再加工形成的茶,茉莉花做的茶。

二、熟悉又陌生的茉莉花茶

我们今天要好好跟大家解读一下茉莉花茶,包括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加工过程。

茉莉花茶,被南方人总是会说成很普通、很不入流的茶,难登大雅之堂的茶,但是在北方来讲的话,确确实实是老百姓喝的最多的一款花茶,一款绿茶。你比如在北京来说,茉莉花茶的销量绝对是那遥遥领先,现在的话,谁过年不去张一元弄点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基本的工艺,我先给大家说一下。不是像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个把茉莉花的树叶给它摘下来做成的茶叶。

首先,它是基于绿茶,再拿茉莉花给它放在一起,把茉莉花的那个花香,让茶叶给它吸收了,才产生的茉莉花茶。把花入茶,这个工艺不是这些年我们才知道的,早在宋朝的时候的话,就开始做这样的茶了。

把花引入到茶,在那个时候的话就有了,所以说在蔡襄的《茶录》当中就说到,说“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就是说,宋朝的就开始在茶叶中加入,龙脑、麝香啊等香料,加到这个茶中去了。包括神宗皇帝的小龙团茶,还有这个更小的那个密云龙茶,据说都参入了麝香膏。名贵的茶,再放上名贵的香料,才显得它更名贵,一个国家一年也就产几十斤茶。

宋朝的时候,包括黄庭坚,他是一个坚定拥护,把花跟茶相互进行拌合,他就说“寒中瘠气,莫甚于茶”。就是说茶是苦寒的东西,应该放点其他的东西。唐朝人喝茶就放生姜呀,放一些其他的佐料,到了宋朝以后,黄庭坚说,我们应该加点核桃,加点柑橘。

黄庭坚的老家在江西修水,修水这个地方产菊花,到现在为止的话,修水的金丝皇菊依然是非常漂亮的,非常有名的。当地还有一种吃法叫芝麻豆子茶,就是把芝麻、核桃仁,还有柑橘这些东西跟茶进行拌合、炒制。这种风俗可能老早之前就已经有了,所以说黄庭坚在那个时候的话,有可能就已经把家乡的那个菊花跟茶叶搁在一起了。

到了南宋时期的话,就出现了,拿茉莉来进行一个熏茶。少量的花跟茶叶放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宋人的一种比较时髦的一种喝茶的方式吧。

但是花茶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到了明朝以后的话,茉莉、玫瑰,包括梅花这些花,皆可做茶,在明朝《茶谱》当中有记述,并且还详细记载了一层茶,一层花,一层茶,一层花,跟现在工艺基本很接近了。我们现在加工茉莉花不也是这样,一层茶一层花进行拌合吗?

并且你看他选的这个花呀,茉莉、梅花、玫瑰等。这些都属于气质香型,开花的一瞬间很香,开完以后的话基本上就没什么味道了。所以说古代劳动人民多么有智慧、有创意。就是在花开的一瞬间,拿茶把它的香味给它吸走了,为了长久留下花香。

现在我们喝到的茉莉花茶,这种工艺真正雏形的出现是到了清雍正年间了。雍正年间的时候,苏州、福州的这些茉莉花茶就已经在北方开始出现了。据说当时北京、天津,这些地方的茶商在收查的时候,为了迎合这个北方权贵的喜欢。

因为当时在八旗子弟当中特别流行的鼻烟壶,鼻烟壶里面就有龙脑、麝香这里东西,并且也有茉莉花。茉莉花做的鼻烟壶很流行,提神醒脑啊,香啊。所以,北方的茶商就尝试拿茉莉花进行熏茶,让茶叶当中也有茉莉花的花香。权贵们一尝一喝,特别喜欢。于是茉莉花茶就开始在北方流行起来,这算是契机之一吧。

三、茉莉花茶在北方流行的契机

为什么说茉莉花茶在北方能够扎下根来?还得益于因为北方尤其是京城这一块儿的水质偏硬,水不好。相传以前的时候,朱棣建北京城的时候,不是有那个苦水跟甜水的那个传说嘛。

传说老龙王跟刘伯温较劲啊,说我要把北京城的水都带走,两口井两个桶推走,一甜水一苦水都要带走。这个刘伯温掐指一算,这老龙王把水要带走了,走哪了,已经走到西直门了,于是派高亮大将军赶紧去,高亮过去一看,果然有一老头推着一水车,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挂着两桶。于是,一箭射穿了其中的一个水桶,但是他射穿的是那个苦水桶,所以苦水留下了啊。

这时,高亮向龙王一看,就变成了一座石像,所以高亮将军,也就没了。龙王就把甜水从北京城带走了。自此,北京城的水都是留下这个咸水苦水,这叫高亮赶水的故事啊。现在北京西直门附近还有一座桥,叫高亮桥。

反正就是说北京的水质不好,而茉莉花茶正好能把这个水的缺陷给盖过去,泡出来以后扑鼻而来的都是茉莉花的那种清香,喝起来也比较甘甜。

另外还有一个契机,鸦片战争以后的福州港整成为了世界茶港,好多茶源源不断的就往外出口。茉莉花茶也成为了一个出口的一款茶叶,有需求就有生成,也因如此,福州的茉莉花茶,才一直保留到现在。

福州的茉莉花茶,它跟其他的茶不太一样,它是再加工茶,就是因为它要跟茉莉花相遇,再进行一个再次的加工的过程。

你像其他茶的话,对茶青的等级,采制的时间,这些东西都是相对来讲比较重要一点。但是茉莉花茶不一样,花显得更重要一些,哪里有花哪里才有花茶。茉莉花茶是把茶做好了,然后等到茉莉花开的时候再去做茉莉花茶,茶等花。

我们先说说这个茉莉花,茉莉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据说它是原产在波斯,在从汉朝的时候,随着这个丝绸之路就已经来到我们中国了,到了福建这个地方,种植得特别好。从福建从云南开始栽培而逐步往北推,到了江南地区。明清这个时候的话,苏州的虎丘一度成为全国比较大的茉莉花产地,一个福州,一个苏州。而且现在的福州市的市花就是茉莉花。

茉莉花这个花卉,是佛教中的圣花,代表着纯洁和圣神,它的这种味道和它的颜色都很让人觉得很高级。虽然说是外国的花卉,但到了中国没有水土不服,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这个茉莉花也在中国传播开来。

在宋朝时候的话,茉莉花做成的茉莉花酒,已经成为福州的一种特产了。在福州说,果有荔枝,花有茉莉。

到了明朝的时候,又得到了一个普遍的,广泛的种植。

清朝以后,随着茉莉花茶开始兴盛以后,福州这里就形成了中国做大的茉莉花的一个产区。

茶商云集,再福州这里,有山东帮、有天津帮,还有北平加安徽的平徽帮,当地的还有茶庄帮,再加上各个洋行,然后开始在角逐,一下子就推动了这个福州茉莉花茶的一个发展。

四、茉莉花茶与福州的渊源

福州这里是闽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不仅适合茶树的生长,也适合茉莉花的生长,这种土壤环境就适合茉莉花的一个生长,特别是单瓣的茉莉花,它没有重重叠叠的花瓣,比较仙灵,比较清幽,香气比较高,而且它比较娇贵,它属于福州的本地种,其它地方还没有。

现在引种更多的,更易于栽培产量高的,拿去窨花比较多的,还是双瓣茉莉花,双瓣的话香比较浓,现在窨制这个茉莉花的话,用的最多的就是它。

还有多瓣的,就属于观赏型的了,那种的花开的挺壮观的,一重重叠叠的,但是香不行,不是适合用来窨花。

‌茉莉花、‌兰花都属于气质花,这类花香只在花朵开放时释放香气,就是我花开的一瞬间,我这个气质就展现出来了,但是开完以后不香了,你鼻子凑得再近也没用,闻不着了,闻不着了,它就自行释放,一次性释放完了。所以古人的智慧就是利用茶叶的高吸附性,把这种短暂的香气锁在了茶叶里面。

还有一种叫‌体质花,指花朵在未开放时就能持续释放香气的花,如‌玫瑰花、‌桂花等。‌你会发现有做桂花乌龙,桂花龙井的,它把自己的香直接锁在自己的身体里边了,然后一遇热水,它能把香气释放出来溶解到水当中。所以说我们喝玫瑰和菊花,就喝那种干花就行了,它就不太适合去窨制这个花茶。

大家弄清楚了这两种花以后,就知道为什么才会拿茉莉花来去窨制花。而我们见到的桂花乌龙,你会见到桂花,而茉莉花当中,您一定记住了,凡是能看见茉莉花花瓣的不一定多好,高等级的茉莉花追求的都是只闻花香,不见茉莉花才行。因为哪个花瓣窨完以后,就没什么用了,花香都已经附在茶叶里面去了,剩下的茉莉花瓣就没太多的一个价值了。唯独有一个四川的碧潭飘雪茶,它是专门窨制完了以后,还要跟这个没有花柄的小花进行再翻炒一遍,它是为了增加美感,要不然它这个飘雪的名儿不成立了,漂不起来雪了。

五、茉莉花的工艺特性

茉莉花茶看似好像挺普通的一款茶,但其实它的工艺来讲的话还是很复杂的。

我们是先把茶叶制作好了,准备好了,再去等花开。

这个开花的时间,茉莉花开花都是在晚上八、九点钟才开呢,但是采的时候你不能晚上八九点钟拿这个探照灯去摘,那就太晚了。基本上采这个花的时候就是大白天,花开得最香的时候一定是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三伏天,他最喜欢开花的这个温度是35到37度。所以说,摘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些阿姨摘花真的是很辛苦,基本上裹得严严实实的,然后的话,就在那里顶着个三伏天的大太阳,在那里摘。三伏天的这个花的话是最香的,做出来的这个花茶的香气也是最高的。

茉莉花的整个的花期,五、六月份叫春花;七、八月份叫伏花;九、十月份叫秋花。这半年是茉莉花的一个开花的时间,其他时间不开花也就不做茉莉花茶了。所以说当夏天的时候的话,你就发现像这个更大面积的广西横县这些地方,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在采茉莉花。

现在就开始准备开始窨茉莉花茶了。制作茉莉花茶的上等的茶叶是什么呢?一般要用到福鼎白茶的原料,这是最高等级的;第二个就是一定是要烘青的绿茶,为什么是烘青而不是炒青?因为烘青茶的毛孔啊,就是经过一烘它的毛孔打开了、有种张开的感觉,它的吸附性更好、吸香性更好。你像炒青茶,经过铁锅蹭来蹭去,磨来磨去的话,那毛孔都紧致的很,你看我们摸这个龙井茶的时候丝滑的不得了,就是因为它这种老是跟锅贴着这样揉搓的。

那当天的花摘回来以后一定是当天开始完成窨制的。在窨制前,要摘掉不能用的茉莉花。

我们当天采回来的花,不能够达到这个开花标准的叫青蕾,不能用。已经成熟的白花,就是已经开开的也没用,所以说这两个给它剪剃掉。只留那个糊枣形的,待开的那种花才行。

采回来以后进行摊量,摊量完了以后,等到它的晚上八、九点开始叫伺花,伺机而动的伺。然后等到它的弧枣形,就是开成半开,马上弧枣形要张开的时候的话,这时候的话。基本上就开始要准备这个窨花了啊。

窨花的时候一般稍微讲究一些的话,第一遍我们先用玉兰花,可以进行一个打底,玉兰的这个鲜花跟它进行一个拌合。为什么要用玉兰花进行打底呢?它能增加这个茶坏的这个含水量。这有点像提前干蒸完了以后我再给你来个湿蒸,让你进一步的唤醒你。它的湿度稍微提升上来以后,更适合你后期的慢慢的吸香。

这个有的人专门会多窨几道这个兰花,然后后边再窨茉莉的也有。兰花的这种香型,它也是气质花型,但是它这个的话,他主要是拿玉兰花进行打底,跟那个四川的有那种兰香飘雪还不太一样,他那个是真正的就是那种观赏,那种兰花对啊。

打底完了以后的话,开始拌合,按照100斤茶叶比40斤的花,这个比例拌合。10比4的这么一个比例,那个花很轻飘的,其实40斤下去以后你基本上看不茶了,看的满眼都是花。铺好了,以后的话就静静的等着就行了,等着这个花在半夜时分就开始开了,开了以后的话,

这个茶叶就把这个花的香气给它吸收进去了。

在释放花香的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还有水分也会释放出来。所以,堆着的花它一定会导致温度的升高。而温度如果过高的话,会烧到这个茉莉,造成这个茶的品质下降,,所以说等到后半夜、凌晨两三点钟,要通花散热。

所以说做茉莉花茶不容易,采摘的时候是最热的的时候,通花的时候通常是最困的时候,一天当中最难受的两个点加制在一起,才能呈现一个茉莉花茶。

通花以后,稍微一散热,再继续吸收水分,等到这个花的香气完全散失掉,完全被茶吸收了以后,就开始起花了,起花就是茶与花之间的一个分离。这个时候基本也天亮了。第一道窨制就结束了。

间隔两三天重复第二遍的工序,再过一遍,一遍就叫一窨,几遍就是几窨。像福建的福州的茉莉花茶,国标当中的规定,这个特级的话就是四窨加一提,所谓的提就是窨完了以后最后进行一个提香的一个过程。而基本上现在福建的茉莉花茶的话,四窨一提算是一个起步,所以说现在的花茶做的都是特级往上的。

不过现在也有一些新工业,就不让你歇那两三天。接连第二天接着窨,一般的三窨的茶可以连窨一次,四窨的茶能连窨两次,六窨以上的最多也就两次,连窨太多次也不行,这个茶也伤着了。所以说连窨也是有度的,总之不能降低茶叶的品质。

包括这个窨制的次数也是一样,据说就像张一元老字号,有一个九窨的这个龙豪,据说是给慈禧太后喝的,其实市面上六、七窨就已经很高了。

九窨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吃得消,茶也受不了,天天你让它吸一吸,到最后的时候的话,吃饱了以后,它会反吐出来的,如果说做不好的话,它会反吐花香,这个茶就作废了,它有风险在里边的。所以说不是窨的次数越多越好,一定根据不同的茶青的等级来选择它的窨的次数。一般芽儿居多,芽儿比较肥壮的,可以多窨几次,以叶儿为主体的,那就少窨几回,基本上六、七就真的是到头了。

另外的话,同样的窨数的话,不同的厂家用的头的花的量也不一样。你用10斤花和人家用40斤花,那香气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这点也有区别。

经过连续几次窨完了以后,最后还要提花。提花就是最后窨完了以后提高这个茶的香气以及鲜灵度。提花的过程跟这个窨制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有一点不同,就是它的鲜花量比较少了。

窨制的时候,我们是100斤茶叶放40斤花,这时候可能放个十斤、八斤花就行了,但是这个花一定要选朵大、开花率比较高的这种才行。就选最好的,这种香气最高的,用来做提花提香。因为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了。然后就是时间短,一般这个提花的时间6到8个小时以后就可以起花了。你像窨制一般的话,从头一天的七、八点钟到第二天七、八点钟,基本上要12个小时。

提花的过程当中,不需要通花,它的投花量不是很高,所以不通花,直接一窨到底,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提花以后也不再进行干燥了,就直接把这个香气,还有大概8%的含水量的茶,就是直接打包、封存起来了。这个时候的话,这个香气就完完全全被封住了。这个茶等我们到了消费者手里的时候,一打开扑面而来的这个香气啊,真的是太舒服了。

所以说茉莉花的制作是比较复杂的,要求也是比较多的。在这个一吐一吸之间,烘青绿茶和茉莉花的香气就水乳相交了,把这种饥寒之气化解成了能够疏肝明目的这种芳香物质。肝郁的,眼睛不好的,爱生气的喝点茉莉花茶很好,而且它能中和一些绿茶的这种寒凉的茶性、也比较温和。所以说茉莉花茶比较适合一年四季来饮用,尤其肝火比较旺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