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拼配

茶叶拼配这事儿,说白了就跟炒菜调味一个道理,不是简单地把几种茶叶混在一起就完事的。真正懂行的老茶师玩拼配,那都是几十年的功夫在里头。

您看武夷山那些做岩茶的老师傅,拼配大红袍就跟老中医开方子似的。哪个山场的茶负责香气,哪个坑涧的茶负责水感,心里门儿清。有个老师傅跟我说过,好的拼配大红袍得让茶汤像交响乐,前调是花香,中段是果香,尾水还得留着岩韵。他们试拼配的时候,经常半夜还在那试茶,一泡茶能反复冲十几道,就为了看这茶耐不耐泡,层次感够不够。

黑茶拼配更有意思。湖南安化那些做茯砖的老师傅,对茶梗的讲究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16.5%的茶梗不是随便定的,这是他们几代人试出来的金线。茶梗少了,金花发不好;茶梗多了,茶汤又太甜。我见过一个老茶师拼配的时候,连茶梗的长短粗细都要挑,说粗梗子甜味足但容易出涩,细梗子甜得柔和但不够力道。

普洱茶的拼配更是门艺术。勐海的老茶厂拼配方子都是保密的,就跟可口可乐的配方似的。他们讲究”三春配三秋”,新茶的鲜爽配上老料的醇厚。有个老师傅跟我说,好的拼配普洱得像老酒,新料是酒曲,老料是陈酿,拼在一起才能越陈越香。他们试拼配的时候,不光要试现在的口感,还要预估这茶放五年、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

说到拼配方法,那真是八仙过海。有的师傅喜欢”阶梯式拼配”,把不同等级、不同年份的茶按比例一层层叠起来;有的爱玩”交叉拼配”,把几种茶先混匀了再分筛;还有的更绝,搞”动态拼配”,根据每年茶叶的特点调整配方。就像有个老茶师说的:”拼配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不适合。就像炒菜,盐放多少得看食材本身。”

其实现在很多天价老茶,像什么88青、红印,当年都是拼配茶。但人家拼得好啊,经过几十年转化,各种茶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了。这就跟老唱片似的,单听一种乐器没意思,各种乐器配合好了才是交响乐。